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社會小鋼炮8 】社區發展選擇-永續互助,還是最大財富

11/20/2016

 
​鄉村生活裡的「貧窮與富裕」
某天,家人叫我晚上一定要看旅遊頻道(TLC),一個專門介紹世界各地地方食物的「波登不設限」。該次節目波登先生到一個非洲海邊的貧窮漁村,依照慣例他必須訪問一戶當地人家,一起享用他們的家常食物,通常都是怪異、令西方人難以下嚥的食物。當晚,一如往例該戶人家也用在地食材(漁獲)招待他,只是第一道上桌的食物是大如胳膊的龍蝦,第二道是厚如大塊肌肉的魚,其他食物就不多說了。
我與家人從龍蝦開始,一路驚呼到底。
天啊!這些即使在富裕國家吃不到,也吃不起的奢侈海鮮(當之無愧吧),居然在這個「貧窮」鄉村家庭的餐桌上,不用錢買(貨幣在這個村子裡也沒有使用機會),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取食,而且不會枯竭。
波登先生離去時,站在簡陋的大門前露出滿足的笑容,對著攝影機說:「如果被資本家知道了這裡,大概,立刻就有人來投資……然後這裡就……」抹抹嘴搖搖頭,他露出詭異的笑容離去。
​工業化與農業化的社區發展
用這村子與現代工商社會相比,貧窮與富有是多麼詭異的反差對比。
一個在現代社會眼中貧窮落後的社區,居民可以和諧的享用在富有社會吃不到的天然美食。反過來想,如果資本家發現了這裡,他們必然與社區或政府領導人(通常不會是居民)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大量捕撈運銷世界,很快將漁獲換成財富,當然結果很可能是漁源快速枯竭,海岸貧瘠,原本的居民生活失去依靠,變成真正的貧窮。與資本家合作的權勢者則帶著漁獲換來的錢財移居都市。
資本家或外移的利益者,則會對外說「那兒真的很偏遠貧窮(現在是了!但以前不是),感謝外界的經營投資(死守著漁村的居民並不感謝!只有痛恨與茫然),讓我們可以擁有經濟發展的機會……」
其實,世界各地多數偏遠社區都在面臨一樣的生活選擇──是該保有「豐足和諧的生活環境,卻相對較少的錢財」,還是「迎接工商技術開發在地資源,賺取財富,但喪失原有的環境與生活方式」。
 
社區經濟型式決定了人與環境的關係
Aristotle(沒錯,就是那位很久很久以前的希臘哲學家)對社區發展有兩種對比的區分觀念:Oikonomia 與 Katalaxia。
在古老西方社會中(東方亦然),社區居民生產物品再與其他家庭交換,以滿足自己多樣的物資需求,然後進一步擴大為與鄰近村落的市集交易。由於社區人口有限,生活所需物資也就有限,因此對開發環境生產物資的耗用會相互節制,形成一種社區生產與環境資源均衡的生態關係,這種生態均衡的永續性互助生產,就稱為「Oikonomia」,其也就是現在「economy」的原文(古老的經濟觀似乎比現代的經濟學更貼近人性)。
反之,社區成員如果採取無限制的對外交易,外部需求是無限的,而且交易的目的不是為了生活需求,而是換取貨幣以便於儲存,成為一種純商業、以追求最大財富為目標的經濟形式,當然其結果就是資源枯竭村落蕭條,這種生產與使用環境物資的形式,就稱為「Katalaxia」。      
Oikonomia 隱涵著人與環境物資的「手段與結果」(means-ends)關係。人類(即使其他物種亦同)如果不能維持自己需求與物質環境的永續,是不能長久生存的,永續才應該是經濟的本意,不是利己的財富最大化。簡言之,經濟活動應該與環境共同發展。在 Oikonomia 的社會裡,企業秉持責任觀念(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自我規範,關注經濟生產,社區共享與環境永續三者間的協和關係。
 
工業化與市場規模導引社會壓榨自己的生活環境
當前資本主義追求最大化可累積財富的經濟思維,制約了社會中生產活動與交易制度(institutionalized interaction)的基本精神,使得人與社會及自然環境的關係,受到人性的錢財需求與企業組織決策的干擾。
在經濟發展的起始階段,多數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喜歡採用「低成本代工、大量出口、貿易順差累積外匯、經濟優先於社會與環境」的經濟政策,因此徵收大片農地建為加工出口區,低價租或售給代工廠,經營一種全然「兩頭在外」的生產型式─亦即生產投入(包括機器、產品技術、重要原料,甚至工作者)來自社區外部,經營結果(市場與銷售獲利)也留在外的情形。
社區最後只能奉獻土地,居民拿取補償費離開家園,不僅喪失原本的生活與生產環境,也被剝奪原有的生產技藝與在地市場,社區居民與自己土地上的新工業無關,甚至處於被剝削的地位,也就是「Katalaxia」經濟。
 
國家經濟如同生物的生態系統-多樣互利永續
一個國家在發展經濟初期,工業基礎薄弱,必須採用加工出口獲取資金技術與資本利潤,有其時空背景的不得不然,但絕對不可以食髓知味,一再採用與鼓勵這種兩頭在外的「失根經濟」,忽略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其實是服務社會內部日常生活的經濟活動,或者用在地資源與傳統技藝所培養出的地方性特色產品,以及在地企業的國際化、小店小舖的微小型創業、服務社區生活,或者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各種休閒事業。
有太多的人,他們感受到的只是生活的材米油鹽,要的是生活節奏的平順安穩,重視的是公平正義,盼望的是小幸福微甜蜜,那些世界第一、獲利幾個億、出口金額與經濟成長率,對他們而言是沒感覺的他人事務。
我們固然需要大型進出口製造產業,可是千萬別只看大忘小、只見外不聞內、只服務高官巨賈輕視庶民。總之,先照顧好日常生活的經濟活動,再將邊際剩餘銷售外部市場。
國家工業不能偏廢,任何公民的事業,不論規模大小、內部市場或外銷、高科技創新或傳統科技、獲利多寡,總之,經濟方式與產業類型不宜單調僵化,「以在地生活為本的多樣化產業,營造環境生態與社會均衡,在生態可承受能力下,再將生產剩餘與外界交換」,才是永續化經濟發展應有的心態。
 
【胡哲生,10月11日,2016】

評論已關閉。

    社企文章

    發現社會問題,
    找到解決方法,
    走向長遠目標。

    月份

    三月 2021
    九月 2018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四月 2016

    分類

    ​翻譯文章

    全部
    好書分享
    社企洞見·商業生態
    社企洞見·商業生態
    社創火炬
    社會吠話
    社會小鋼炮

    widget @ surfing-waves.com

    RSS 訂閱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Ash Crestfelt, blondinrikard, theglobalpanorama, snre, veveru, mikecogh, USEmbassyPhnomPenh, Orange County Archives, Never Edit, AK Rockefeller, places_lost, TimOve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