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關於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推動的企劃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企劃成果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創論壇
  • 社企知識庫
    • 媒體影音 >
      • 故事分享會
      • 社創播播Podcast
    • 文章 >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翻譯文章
      • 報導專題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學會出版品

穿透名字的迷霧,根植產生社會問題的土壤,種下自己的社會創業種子 | 社企洞見·商業生態

3/9/2017

 
2017-03-09 胡哲生 
 
不論是因為“社會經濟與政治體制無法解決社會長久存在的問題,驅使社會菁英階層從整體社會資源利用,發出體制改革催生社會體制創新”,還是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未滿足需求,吸引了基層創業行動後的企業觀念創新,總之,社會創新的理論者與實務工作者都發現,跳脫現有的社會經濟體制,可以重組社會行動與資源利用的方式非常多,可開拓的經濟新領域也非常廣闊,服務的物件更是多樣,所創造的產品服務更環保更永續。
世界各國不論是由上而下的社會體制創新,還是由下而上的社會市場創業,在不同社會中創造的新體制新觀念還真不少,我在介紹國際間的社會企業案例與社會效益時,常發現因為不同的做法、稱謂有別,如果介紹其他國家案例,又採用該國精准的名詞,反而容易混淆了讀者的認知,以致常常有口難言,只好跟著大家使用「社會企業」這個通稱。
 
本篇文章就準備專門針對社會創業在國際間曾被採用的類似名詞做些介紹,説明社會企業朋友認識如百花綻放的社會創業,並從中建立系統化的區分觀念。
  
歐美國家提出的“社會創業”——“對既有組織,以創新的心態去發掘、定義、拓展,可促進社會財富的經營活動”,當然是沿用熊彼得的“創新創業精神”。只是此時此地尋找新市場的創業目標,是既有體制下未被服務到的社會需求,社會主政者期待這種創業行動,創造出商業經濟之外的“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
 
社會中關心社會經濟的創業行動,當然以政府福利政策制定者,或提供在地服務的社區領導人為主,因此這類創業活動,常常結合:政府資源、NPO 與社區組織,甚至企業,共同解決當時社會(區)的重大問題。因為國情不同、社會問題嚴重度與政策內容的差異,所創造出的行動組織與政策名稱也就有異。
 
即使是純民間商業組織,從社會市場立場進入創業市場,他們所採用的企業組織型式(社會企業)也有很多變化,一般讀者在不同的國家聽到形形色色的社會創業行動或社會企業組織,會以為是不同的意義,但其實,只是關心的議題與社會資源不同,其本意都是相同的。
 
為了便於理解與區分這些琳琅滿目的社會創業行動,本文試著先做好分類,分別從社會總體或政府政策參與的社會體制改變,及社會市場開發的企業組織創新,說明一般人可能聽到的名詞。前者以政府的角色為重,產生的政策名稱最多,後者以民間行動為主,基本上都是企業組織的變型運用。
 
社會需要創新觀念時,是希望善加利用社會資源活化經濟,尤其對結構性失業人力(稱為第二勞動市場),透過政府支持與NPO 為仲介,提供訓練與聘用,投入社會未被服務的弱勢族群與社區,創造出社會經濟產值。例如,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WISE)就是融合多元組織資源的就業設計。這樣的概念固然很好,可是其中總是欠缺企業的經營能力,再好的理想都猶如以慢車行駛,其效果與效率自然被議。
 
因此,倡議者認為應該提升為:連結(或團結)經濟(solidarity economy),結合政府資源、NPO 或社區服務,加入企業經營能力,共同參與解決社會問題。
 
因為政府不具備基層服務能力,上述行動中必然需要 2 類組織──NPO與社區組織的角色。
 
(1)以 NPO 為中心的創業行動
 
以 NPO 為主體的社會創業行動,比較常聽到的有:non-profit venture, non-profit entrepreneurship, non-profit business, social-purpose endeavour,都是指 NPO 開拓營利化服務業務。
 
當然也有比較獨特的名稱,如:突顯社會組織改變的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強調公共需求的公共創業(public entrepreneurship),以及希望能讓 NPO 事業像企業一樣融入經濟系統的平權企業(affirmative business)——設法將弱勢融入到 NPO 作業流程中,或成為 NPO 事業的銷售對象,甚至讓弱勢參與服務自己族群,創造內部共用的經濟系統。
 
(2)以社區為中心的創業行動
 
歐洲國家非常重視社區的存在與生活品質,因此許多社會行動必然以社區為改善主體,因而有社區經濟(community economy)的觀念──“鼓勵地理區域內人群,建立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的相倚關係,營造總體成本與經營風險最低的長期產銷次序”。英國甚至設有社區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rporation, CIC)的行政法。在社區經濟觀念下,自然也會衍生出社區富裕企業(community wealth enterprise)行動。
 
比較獨特的是,有些社會議題的倡議人士,將社區經濟觀念加入某些社會價值觀,如:加入政治經濟理念的(社區)經濟自主(economic democracy);強調如家族制的社區共用意識(通常跟宗教團體有關)之共榮社區(communal community);以及重視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育的永續社區發展(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如同上一文章所言,另一種真正接近創業心態的是,以商業立場看到社會中未被服務的需求,而自主投入市場、以企業型式從事商業性的創業,所以比較沒有政府或外部投資者的經營干擾(一般都是經營者自己投資)。
 
其又分成 2 種類型的組織特徵,一是企業組織型式,一是混合理念組織。
 
(1)公司型組織
 
比較常見的有納貧事業(inclusive business,大陸通常譯作“包容性商業”),亦即將低收入族群融入到企業的價值鏈活動中,從事生產端的工作者或消費端的被服務者,與 NPO 推動的平權企業意義相同。
 
美國對社會企業採取比較商業觀點的解釋,認為企業經營不論其目的如何,都應該堅守儘量獲利以回報投資者。當企業擁有社會目標時,勢必影響獲利的決策,或分配利潤的決策,如果沒有給予保護的相關立法,必然對企業社會目標造成傷害。因此美國針對社會目標企業立有 3 項法律。
 
a. 公益公司(the Benefit Corporation),一種服務社會、環境及股東的新型態公司,與民間自我認證的(B. corp.)不同。公益公司通過政府評比,同意採取法律行動,合法擴大受益人委託責任,與社會族群分享利益,得以超越股東利益。這個做法是保障高獲利公司分配利潤給社會目標時,免受其他不同意見股東,採取公司法架構下的訴訟。
 
b. 低獲利責任有限公司(low profit, limitted liability corp., L3C),此法在保障社會價值企業,免受創投公司或投資人,對公司獲利目標與經營方法的干擾。
 
c. 彈性目標公司(Flexible Purpose Corporation or social-purpose business),直指同時具有社會服務與獲利事業的企業。
 
(2)混合理念組織(Hybrid Ideal org.)
 
其他一些存在當前社會中的演變型商業組織,包括:NPO 與NPO 事業並聯,且相互支持的雙元企業(NPO investment)。例如:喜憨兒基金會與喜憨兒烘焙屋的相互協力關係。以及最常見的合作社事業(cooperative business),由弱勢者自己成立生產、消費,或微型金融信用借貸事業。
 
由於公司設立的股東擁有型式的理念不同,也會有工作者擁有權公司(worker ownership)及股權共同擁有公司(common ownership corporation)、村鎮擁有企業(village ownership business)。
  
不要被別人家的花朵迷惑,不同的社會結構、主政者的社會理念、社會組織的能力有異,不要因為別人家花園裡的花朵強健鮮豔,而毫無自我判斷與理念就選用他人土壤上適存的花朵。
 
臺灣正在推動在地老化的小區長照,在多元就業與培立案的基礎上,採取工作整合社企(WISE),將分散在衛福部(長照)、內政部(社區)、勞動部(就業)的政府資源,先從內部有效整合,再邀請個別社區、NPO 或專業企業,建立有資源、有理想、有能力的社會創業行動團隊。
 
當前社會主流已經體認到,社會體制應當鬆動,為自己的問題尋思解決之道的大門已然開啟。先熟悉自己的土壤、細細思考可行的理想,種下自己園中的花朵。
 
專欄作者簡介
 
胡哲生教授擁有近30年教研經驗,過去研究重點著重台商對外投資的策略、國際分工與資源配置,及隱身于台商全球投資佈局之後,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企業網路的結構、協同作業與經營流程設計。

近年來,有鑒於社會財富兩極化發展,造成社會公平公義問題、甚至影響社會正常經濟活動,乃轉而專研社會企業基礎理論、經營系統設計,及社會創新與社會創業等議題。不僅在臺灣輔仁大學成立社會企業研究中心,進行社會企業學術研究及學術交流。更為了讓社會企業的觀念成為改變社會的行動,2009年彙聚學術界、企業界、與NPO的力量,成立臺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並於2015年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設立社會企業(創業育成)中心。

原文連結:【 商业生态】穿透名字的迷雾,根植产生社会问题的土壤,种下自己的社会创业种子 | 社企洞见·商业生态

評論已關閉。

    社企文章

    發現社會問題,
    找到解決方法,
    走向長遠目標。

    月份

    三月 2021
    九月 2018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四月 2016

    分類

    ​翻譯文章

    全部
    好書分享
    社企洞見·商業生態
    社企洞見·商業生態
    社創火炬
    社會吠話
    社會小鋼炮

    widget @ surfing-waves.com

    RSS 訂閱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Ash Crestfelt, blondinrikard, theglobalpanorama, snre, veveru, mikecogh, USEmbassyPhnomPenh, Orange County Archives, Never Edit, AK Rockefeller, places_lost, TimOve, @vitormarinho
  • 關於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推動的企劃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企劃成果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創論壇
  • 社企知識庫
    • 媒體影音 >
      • 故事分享會
      • 社創播播Podcast
    • 文章 >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翻譯文章
      • 報導專題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學會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