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社企咖啡館— 聊問題 望社企-綠農的家】

4/29/2015

 
图片
洪輝祥 創辦人分享摘錄:                                   2015/01/21
每當我要介紹我自己時,都讓人感到很厭煩,開口說的第一個字都是反、反、反,然而「反」到最後,讓我們覺得自己很虛無,好像生命都沒有正面的東西,一直在反、反、反。在反環境運動的歷程中,有一個我很關切的議題就是「農業」與「環境」,所以2008年我辭去了教職,當我離開時我一個人仍在「反」,那時一切從零開始,現在屏東環保環盟與綠農的家有八人專職,彩虹餐廳有八人專職。這十幾年以來農友們從化學變成有機種植,並且友善環境與人道養殖,總面積有100多公頃,自有農場有3.15公頃,在邁入第十一年時合作的農友達到104位,相較起來台灣目前有六十萬左右的農友,七十萬公頃的農田,真的是A piece of cake,但在這地上的「piece」你會想把它撿起來,因為每一塊「piece」都很甜,一路走來,儘管它還小,但我覺得這樣的陪伴就是一種積累,它就像是你的小孩,如果你沒有從零到一,是沒有辦法讓更多的數字誕生!我們很珍惜我們的農友還有陪伴我們的每一個人。
Picture
 過去二十年從事環境議題真的很灰心,當某個議題被推動時,你不去做就沒有人會做,而我們做的是台灣主流不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時常越走越孤單越沒有力氣,環境界這一塊誰都不能少,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好像是傳教士,走在這樣的道路上通常是沒有什麼後悔的,假若有其他替代的可能性,不一定是要從抗爭而來,我們願試著做做看。
  目前的有機店和餐飲集團你滿意嗎?我父親將生產的有機產品送到有機商店結果都碰壁,我們也試著接觸店家用「店長在嗎?我們有免費的產品要讓他們品嚐」的方法,他們卻說:「你們的產品如果比另一家產品價格還要低的話告訴我,但我無法直接採購還要通知總公司。」,而總公司卻是在離我們四百多公里的台北,他們的有機店賣有機的生鮮水果,卻不關心生產地。另外,我發現我們的產品通常擺在有機店的最角落,店一進去櫃位賣營養食品或是保健食品,為何有機店賣的是這些東西?而不是真正有生命的食材,想起鳳山某集團的店長,他很誠懇地說:「老兄,你這些蔬菜水果我們今天都賣完,連我們的店租、人事費都付不起。」,這樣的開銷你要賣多少的生鮮水果?
Picture
  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並不是靠同情或是贊助才能立足,這些農作物是民生生活必需品,何以靠著同情或贊助才能存活呢?可見我們的市場論「存活」很重要。另外我們在談「小農經濟」與「小農的三生一體」,農村有「生態」、「生活」、「生產」的功能,可是我們給予農村的價值或貨幣只有農產。例如:你花了五十至一百元的買芒果,可是栽種芒果的過程你一塊錢也沒付,又如你看到農地景觀時,你會讚嘆「哇!很漂亮FORMOSA」,但你從未因驚嘆而付過任何一毛錢,因此農村經濟被窄化成農產的產銷。大約半個月前帶二十個都會朋友去台東小旅行,當時就住在農友的家,在農場裡用餐並且認識農場生態,我深信當他們回去後生活會產生一些衝擊,有沒有可能你不必買農地蓋農舍,而是花幾天時間實際到農村走走,讓農村的價值被重新認識,我覺得農村的價值不是用GDP可以衡量的。
Picture
  在過去的台灣社會,我們所希望的「互賴共生」被嚴重忽略,台灣有很多專業的技術,例如:鴻海,所擁有的科技領域,如果失去了對台灣社會有很大的衝擊,所以過去台灣曾將稅收去補貼重建這些金融財團,但我們要的互賴共生不應該如此,而是一種相互循環,一隻瓢蟲成了螳螂的食物,螳螂後面有一隻麻雀,那隻麻雀卻成為大冠鳩或是蒼鷹的食物,蒼鷹可能成為原住民祭祀的祭品,隨著人的死去成為大地的滋養,被分解長出菇藻類,最後再成為食物的來源,「互賴共生」如何在台灣被發生這是我們所要摸索的,從農業的角度觀點,農業所能提供的不只「三生一體」,還有其他附加價值,我們能不能從農產出來的東西都是健康的、沒有毒性呢?這讓我回想起年幼時第一次認識「農藥」,依稀記得那一天,隔壁人家圍了一群人,大家議論紛紛,我試著擠到人群裡,我看到阿姨的手指甲發黑垂在桌下,原來她喝農藥自殺了……那時我對農藥感到很震驚,為什麼田間用的農藥會讓她就這樣走掉?農業的年代,讓我們開始認識農藥,也使得喝農藥自殺變成了農村流行的自我了斷方式,農藥成了自殺的代名詞!在沒有農藥的年代,我四叔公很喜歡喝農家自己釀的米酒,他總是要我拿著酒桶去買,酒氣讓我有種「陶醉」搖搖晃晃的感覺,這些農村生活的體驗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Picture
  (綠農的家-洪輝祥創辦人)
  根據資料顯示有機農友佔全國千分之七,即使是已經花費百億至上千億,我們看到的只是土地被過度使用,土地需要有「營養源」的加入使她可以被復原;當談到社會工程,我們堆動了綠農運動,我們想要推的不只是農業如何被公平、能友善環境的使用,我們希望做到「每一塊農田都有被復育的機會」,假若只跟使用有機的農友進行輔導,這樣的意義不大,而是讓每一個農友都可能被復育,我們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去進步,所以在綠農的系統裡面有分成六個級別,第一級為安心級就是合乎國家標準及友善環境,例如:不使用除草劑或化肥,只要農友願意改進這些是很容易被替代,也可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農藥,只要農友經過國家檢驗就可合乎友善環境,目前我們的系統中有一百多位農友,既使每年的檢驗需花費二至三十萬,但我們做得到;第二級為無毒級,在作物生長期有效的使用農藥是可被代謝的,例如:長期的作物、果樹在幼果階段至成熟期需約四十五天以上,只要安全地使用農藥,四十五天後可被代謝掉,但如果是葉菜類就無法用農藥,因其生長期較短;第三期為有機轉型期,第四級為有機級,而第二級與第四級是需要通過認證;第五級為生態級,生態級不一定要有認證,只要能做友善環境,也就是有機之外的多樣性農產,不是單一化的農工牧,有多樣性的物種和農產就會有多樣性的生態,例如;種水稻會發展成生態,只不過此生態較為單調,假若你的農場有多樣性的物種就會吸引足夠的生態物種;最後一級為彩虹級,就是我們綠農在推動的彩虹農法,也是一種有機的農法。
  過去的農業號稱被工業汙染,第二次的農業是商業污染,他們藉由不斷發展的行銷及市場需求方式去得到農友的市場,就如有機店的老闆說:「就算把你產品都賣完,我也付不起我的房租、人事費……」,所以必須夠大才能壟斷成為一個跨國企業;當我拜訪農友說服他們轉型時,發現他們不處理家裡飼養的家禽類排泄物,於是我開始講敘:「你的雞飼平均一斤九塊錢」,那換肉率最高可達45%,等於一公斤450公克的肉,450公克的肉一公斤成本為九塊錢,所以換算成肉價只要五十塊就可以平衡了,其餘的支付人事費及電費等,只要高過於五十塊就賺了,這是一套商業模式,而我再說:糧食從紐澳運到台灣要走五千公里的海運、一千公里的陸運,將其換算成碳排放量等於一公噸產生八百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一公噸的二氧化碳在歐盟交易是五塊錢,光是吃掉這些飼料,在碳排放量的交易裡就損失很多成本,甚至是說你養的豬吃的不是飼料而是台灣的碳排放量,如此台灣成為全球唯一的人均碳排放量第三高國家,另外一頓鋼換算成兩噸的碳排放量,發一度電要0.6公斤的二氧化碳,我們用簡單的數字量化,可是卻沒有告訴你吃下一公斤的豬肉產生0.8公斤碳排放量。我們並沒有把環境的帳算進去,所以我們試圖做一件事情,從過去二十年做環境異動,想辦法去累積、想辦法不用競爭的模式,然後我們可不可以友善的合作?
Picture
  最後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今天很開心」,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不知道會做到什麼地方,不知道會碰到什麼事情,只想著生產的時候要先做到友善環境。從創立到現在我們並沒有在賺,相反的我還負債,但是我們擁有一群團隊,這個團隊能不能用我現在的負債來衡量成功還是失敗,我並不知道,現在我們要「反的」議題並沒有減少,「立」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像是今天去開環評會,雖然因委員會沒有到而流會,但那卻是影響到空氣汙染的會議,所以我鼓勵年輕人,只要勇敢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與土地為伍,通常進入這個體系就是在喊剎車,或是尋求替代的可能性,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能不能真正吸引年輕人參與,可是我覺得越做我越有力氣,其實當我辭職離開學校是最黑暗的時期,很抱歉我不敢和家人甚至是我太太報告,我知道一說出這黑暗就不能繼續下去,但我寧願讓這個黑暗走完,事也發生了,我的媽媽、哥哥、姊姊都回來,因為離開正當的工作去做農業會被別人笑死,也沒有人會支持我,可是我們到現在卻覺得很有趣!台灣不會對不起真正在土地裡工作的人,我深深相信!
Picture
  我們現在走的這套模式不是緬懷過去的農村,可是我相信非常地接近,因為這樣的農業是沒有產生廢棄物,光是養豬產生的排泄物就成為這社會的負擔,那一隻豬一天要用五十公升的水,不談其他的……我們現在做的是農牧混和,而且營養循環,就是將農場裡的稻米、稻殼、米糠等廢棄物,加上高蛋白的豬雞鴨混合成有機肥料的來源,過程中完全不用到水,但如果是白豬會用到很多水。在談互賴共生的社會連結遠超過我們現在狹隘的有機概念,現在吃到的有機就是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賀爾蒙,可是有機這件事其實是整個生態系統,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連結,若我們的作法沒有環境汙染,營養可以被循環,這就是農業的優點。
  我們如何推廣呢?土地面積是1.3公頃一塊,將之乘上五十萬倍就得到台灣所有的耕地,養十五頭豬將之乘上五十萬倍就有一百六十萬頭豬,雞跟鴨也是,假若現在所有的小農都回到過去農莊的慢工模式,譬如:他有0.5分、他有0.7分兩人各做各的,大家可不可能形成一個小的快工有機體呢?這些我們做過,都是可行的,即使野放的、半放牧型到我們的雞鴨鵝都沒有禽流感的問題。台灣還有七十萬公頃的土地需要每一個年輕人來協助,有意願參與的朋友不妨實際去務農,讓大家心中擁有一畝田不是難事。
Picture

評論已關閉。

    分類

    全部
    NEWS
    中英對照
    中英對照
    出版品
    活動推薦
    海外參訪
    海外參訪
    社企101
    社會企業新知

    widget @

    活動訊息

    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八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二月 2013
    八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一月 2011
    九月 2011
    六月 2011
    三月 2010

    最新消息

    學會最新活動、講座、工作坊、論壇等

    RSS 訂閱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