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社企咖啡館— 聊問題 望社企-黑暗對話】

4/28/2015

 
Picture
謝邦俊 董事長分享摘錄


1988年德國的哲學教授Andreas創立了DiD-Dialogue in the Dark黑暗中對話的概念,並於1995年成立了DSE。DSE就是Dialogue Social Enterprise,以「對話」為主的社會企業,它是針對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者希望能夠和社會上其他的族群產生「對話」,也包括了不同的層級、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工作單位上面都有「對話」的需求,而對話和溝通不太相同,對話是雙方站在同等的平台上,沒有互相說服的問題,像是在打乒乓球,我們一球打過去,也希望對方一球打回來,雙方是在非常平和的狀況下互相對話。創辦人Andreas,他本身就是特別的案例,他的父親是一個納粹人,母親是納粹的異邦,就是二戰期間受到德國納粹迫害的猶太人,他的父母親來自於兩個極端、不同的文化,直到13歲時有一次母親:「為什麼娘家親人那麼少?」,才知道母親大部分的親屬在二戰期間被父親那邊的人給殺掉,他後來產生很大的反思-「為什麼這群人可以去決定另外一群人的生命?」,雖然納粹在二戰後就不在了,但是傳統的德國思想一直都在,另外一個就是猶太主義,但那份感情很難割捨,所以後來他才會用身心障礙者來融合後社會的比擬,是因為他自己的背景。
Picture
图片
DSE這個社會企業體是目前全球能夠跨國經營的少數案例,社會企業受到本土性的限制,大多都是為了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一旦轉移了社會環境,這個地方發生的問題,別的地方不全然相同,所以DiD是跨域的經營以區域作為授權範圍,例如:2011年台灣獲得 DSE 正式授權成立「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台北DiD )。而DiD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工作坊;另一種是體驗館。體驗館和工作坊截然不同,訴求對象也不太相同,工作坊比較專業有特定的對象;體驗館是在一個比較大的空間當中,它模仿了我們生活的情境,所有人進入到情境館當中,就是去體驗黑暗的情境。很多朋友會想說DSE既然是全球聯盟,是不是會有操作手冊可以全部複製?其實完全沒有,DiD的80~90﹪是在地化要靠自行研發,它讓27個DiD各自開發產品擁有自己的風格!每年開一次年會,聚集全球的DiD夥伴彼此分享心得和創新,告訴大家為什麼發展這個?它的重點在哪裡?精妙處在哪裡?所有人接受到這些刺激的時候,再促進大家回去創新出不同的點子,不會直接複製別人做的內容。
Picture
(照片左1: 綠農的家-洪輝祥創辦人;右1:黑暗對話-謝邦俊董事長)
幾個體驗館的例子與大家分享,香港辦的「暗中音樂會」已經舉辦了第四、五年了,剛開始辦的時候香港的音樂界、演藝界沒有人想去,現在很多的明星都一起支持,像是劉德華、容祖兒都去了。吉隆坡是做「暗中馬拉松」,把體育館封起來,在全黑的狀態下跑兩個小時。這個活動甚至後來延伸成,選在半夜、月飛風高,通通看不見的時候。成都是做「暗中杜甫草堂」,這個例子和上面的案例類似,只是在杜甫草堂,他們把成都重要的景點塞進兩百坪的地方,所以你手一摸,哦!這是草堂,這是什麼地方……在哥倫多的「暗中滑雪」也一樣,大家想說滑雪已經很可怕了,還在暗中滑雪,但是他們也是玩得很高興!而台北目前有「暗中紅娘」,大家都知道「我愛紅娘」是看他正不正、帥不帥?外在美決定一切東西,我們眼睛決定了生活情報的90%,但暗中紅娘陷入了另一種世界,你絕對看不到對方,在黑暗當中你先發覺他的內在,出來之後他可能長得有點抱歉,但是你已經喜歡上他了!所以我們常常被主觀成見所影響,會常常因為這樣而忽略了「真實」。另外「暗中生日會」這也很受歡迎,在黑暗中一樣點蠟燭,一樣寫賀卡給對方,在黑暗中表達,譬如說今天我老爸生日,很多人可能不敢講:「我愛你!」,但是在黑暗中可能就敢大聲講了,可以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地方的DiD創造出他們自己的特色,大家互相分享。
Picture
工作坊主要針對的對象不是視障者,它訴求的對象是企業、政府、學校、社會工作,但DiD的培訓師是視障者,扭轉了一般視障者在社會弱勢的角色,在黑暗中把弱勢轉為優勢,視障者原本看不見的眼睛是他最大的缺點,將它變成最大的優點。除此,培訓師要有一定的學歷、認證,盲人只是其中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一定要大學畢業以上,經過正式的訓練還要通過認證。所有全球的認證有七千個,27個DiD的培訓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必須培養專業的觀察還有能力,而這些培訓師們不能是悲情的,例如:有人講蝦子,他就很敏感地說:「你在說我嗎?」「沒有,我在講龍蝦!」。如果身上沒有傷口,別人灑鹽你是不會痛的,「你為什麼說我是瞎子?你明明知道我看不見。」這就是身上有傷口,所以這對很多身心障礙者是個很重要的精神-「不管我身體上有怎麼樣的障礙,但是如果我能正視我身體上的缺陷,把這個缺陷轉化傷口就會消失」,這也包括了我們自己,例如我們常常會抱怨生活周遭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比很多不足的人還要富有。
Picture
DiD透過這個「黑暗課程」讓參加者發掘自己,針對不同的主題觀察不同的構面,確實地聯結活動與日常工作,它針對的都是中大型的企業體,多為主管、中階,甚至到高階的主管來做這樣的課程,所以我們每一個課程當中都會拆解,拆解完必須反覆地去分析,所以這也是形成了台北DiD在27個DiD中是專業程度最高。而我們這三年多以來在事前我們做了很多的分析,在課程結束之後我們是持續追蹤的,和他們的人資部門合作持續追蹤,然後在這當中有多少人因為這個訓練之後產生了變化?這邊舉一個我們幫HTC辦工作坊的例子,針對他們24個優秀的國際研發團隊的團員,這個團隊在過去的時候很讓公司頭痛,為什麼呢?因為24個很優秀的人放在一個團隊,每一個都是孫悟空、齊天大聖,因此他們在想如何讓這個團隊知道自己的狀態,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他們都很優秀,都是從各地來的精英,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他們看見自己的不足,因為有不足他們才會謙虛,謙虛之後才懂得相容、相忍為國,才能團隊合作。本來都覺得自己非常聰明、非常能幹的成員,結果發現在黑暗當中連最簡單的題目都做不好,所以後來心得分享時,有一個女成員站起來,還沒講就先哭了,她說:「我不知道我這兩年來,我對這個團隊、這個公司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成員之間開始互相給予建議,所以他們的主管後來很感動,這是我們希望參與者能從「黑暗課程」發現,連自己都不曉得的弱點。
    在課程理念上,我們希望可以先把「視覺」拿掉,看見看不見的自己,可以引發一種自我覺察,是種自覺的能力。所以我們想做自我慣性的發案和內在同理的啟發,移除溝通自我設限和創造有效溝通世界。因為我們對於大部分的事物都有很多的成見,習慣反射、本能反應、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但是在我們進入黑暗當中是沒有任何的光源,手機全部放在外面、手錶是螢光的要收起來、牙齒太亮的要遮起來、額頭太亮要塗黑,任何光源都不可以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必須要在時間的壓力下執行被賦予的任務,這個時候不是一個人完成而是要整個團隊,所以根本不需要有任何的教條,所有人玩在一起,出來的時候「同理心」就產生了,我們從來沒有和他們說:你要幫助視障者,因為大家都當了,這時候才知道「盲人」是怎麼回事。所以參與者挑戰的過程有四種體驗,第一種是「遮蔽原有的視覺感知」,視覺掌控了大部分對生活情報掌握的能力,譬如說:一盤菜好不好吃、要不要和這個人當朋友,通常我們都是先看外觀,而現在我們先把眼睛關掉。第二種是「適應突如其來的未知」,黑暗代表的是無知也是未知,其實黑暗是種比喻,什麼都看不見的不一定是只有黑。第三種就是「放慢步調」,在黑暗當中很自然地走路會比較慢,絕對不會像平常走路那樣急性子,因為怕撞牆、撞到別人,所以你會強迫自己放慢步調。第四種來自於「心靈的衝擊變化」,在黑暗當中,你會發現你平常感受不到的、聽不到的東西。
  在黑暗當中也有些體悟,第一個是在黑暗中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孤單」。在黑暗中感到害怕是因為你不知道在黑暗中有什麼東西,在無知、未知狀態下、不可預期,所以感到害怕,但是如果當你都知道了,你就不害怕了。可是黑暗中真正可怕的是「孤單」。第二個是在黑暗中你如果不說話,別人就會忽略你的存在。我們曾經有一次的課程中,有一個人始終沒有出聲音,最後我們所有人都以為那是幽靈,最後出來才發現-蛤?原來你在裡面,因為他始終沒有發出聲音。在黑暗中舉手沒有用,你一定要發出聲音。所以這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在適當表達意見的時候,你不表達時別人就會忽略你,可是我一直說話別人就被我忽略了,所以這當中就是「對話」的意思。
Picture
 「在黑暗當中黑暗不是一種狀態,我們認為是一種稀有的價值,眼盲視障是上天特別賜與的恩典,在DiD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為什麼呢?DiD培訓師在全球是有很高的榮譽,尤其對視障者而言。我們做DiD時,第一個希望能夠創造這種職種,第二個希望能夠提升這個價值,每一個人其實在社會當中是一個平權的概念,他都擁有他應該擁有的權利,不應該因為階級或是我們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有上下的區分。所以對身心障礙者一樣,他要的是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上的一種自尊、尊嚴。所以即使是在今天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大哥哥,大姊姊,請你們幫忙買買五十塊的餅乾」,他其實可以在地上要錢,但是他今天選擇站在那嘶吼一天,他可能只賣出三包五十塊錢的餅乾,雖然他們的餅乾不一定好吃,但是從工作這個立場上來講,他為他的生命在奮鬥!所以在這邊我們希望大家去了解,不管任何一個狀況都是一個賜與的恩典。
Picture
(照片社企咖啡館活動現場,分享者: 黑暗對話-謝邦俊董事長)

評論已關閉。

    分類

    全部
    NEWS
    中英對照
    中英對照
    出版品
    活動推薦
    海外參訪
    海外參訪
    社企101
    社會企業新知

    widget @

    活動訊息

    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八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二月 2013
    八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一月 2011
    九月 2011
    六月 2011
    三月 2010

    最新消息

    學會最新活動、講座、工作坊、論壇等

    RSS 訂閱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