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關於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推動的企劃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企劃成果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創論壇
  • 社企知識庫
    • 媒體影音 >
      • 社創播播Podcast
    • 文章 >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翻譯文章
      • 報導專題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學會出版品

社會創業:定義與範疇

7/25/2013

 
Pictur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efinition and Boundaries
社會創業:定義與範疇
作者:山姆爾・阿布賽方 Samer Abu-Saifan
科技創新管理評論 2012年2月


繼續閱讀
每次社會無所適從,或有機會抓住一新機轉時,它需要一位創業家去看出這機會,且將此願景轉變為真實可行的想法,並將之實現等等,其方式不一而足。除了傳播與旅館管理外,我們尤其是在教育與人權方面需要這種創業領導力,這就是社會創業家的工作。
比爾・德瑞頓 (Bill Drayton)
「阿修卡Ashoka:公共創意家」創始人


有些人也許因為對改進社群福利有所貢獻,而受公開肯定為社會創業家 (social entrepreneur);然而社會創業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這個領域仍努力掙扎著,以獲得學術正當性。「社會創業」一詞仍在尋求一適切的定義。目前的定義似乎很模糊也太廣泛了。它需要清楚的界限,以區別其功能。缺乏通用的定義,對研究造成阻礙,並對哪些社會活動或獲利活動符合社會創業範圍引發疑問。想要在創業相關文獻成為主流,社會創業需要有適當的定義,也需要有將其與創業理論連結的理論架構。本文以文獻為基礎,定義社會創業、討論社會導向創業活動的範疇、並於創業光譜帶 (spectrum of entrepreneurship) 定位社會創業家。


前言
        大部分經濟學家與學術界人士同意,創業在社會發展與締造社會福祉中,逐漸扮演非常關鍵的因素。不論創業活動是發生在要素驅使、效率驅使、或創新驅使經濟體 (Porter et al., 2002; tinyurl.com/7vwutgr),最終展現出相同的結果:1) 低失業率;2) 採用創新的趨勢增加;與3) 經濟結構加速改變。創業精神提供新的競爭,因此提升了改善生產力的幅度與健全的經濟競爭力 (UNCTAD, 2004; tinyurl.com/d3xkdj4)。


        在社會創業領域,創業家客製化他們的活動,以與創造社會價值的終極目標直接結合。在此過程中,他們通常不為個人私利而行動。社會創業家「結合社會使命的熱誠、商業式的專業紀律、創意以及我們在矽谷高科技先鋒身上常見的決志。」(Dees, 1998; tinyurl.com/86g2a6)


        「社會創業」一詞已愈來愈流行。但是伴隨而來的混淆與含糊,也常讓人懷疑究竟甚麼是社會創業家,而他們又都做些什麼事。「社會創業家」一詞定義不明確 (Barendsen and Gardner, 2004: tinyurl.com/75jr5sp; Weerawardena and Mort, 2006: tinyurl.com/7erg5lz)、支離破碎,也沒有一致的理論架構 (Weerawardena and Mort, 2006)。一個研究主題如果缺乏共識,通常會造成的結果就是,研究者各自獨立研究,而不能將其努力建築在彼此的作品上,知識因而不能累積 (Bruyat and Julien, 2000; tinyurl.com/76ahqkm)。


        究竟「社會創業家」一詞是什麼意思,須要進一步定義。社會創業家與其他創業家有何不同?社會創業家與社工經理人又有何不同?構成社會創業的要素又有什麼?


        本文首先評論一些討論一般創業定義的文獻,並提供社會創業一清楚與明確的定義。再來,我們指出社會創業家的特質,並建議社會創業的範疇。


創業的特徵
        社會創業的定義,須與已知的創業理論一致。本節指出創業的特徵。


        根據企業管理文獻,創業是一套特殊活動,這一套活動是由有特殊觀念的個人所執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因此,其過程與成功息息相關。我們使用廣義的「特殊觀念」來涵蓋促成這些個體從事創業活動的所有特質(見表一)。企管文獻區隔創業家與一般商業人士的方式,包括用「創造需求」來形容創業家,而用「滿足需求」來形容商業人士 (2010 Global Report: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1; tinyurl.com/8xzvv3p)。一般認為創業家在觀念上是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並對未來較有願景的個人。他們抓住其他人通常會忽略的機會。他們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與接納風險。表一揭示了由企業創建、機會利用、與獲利最大化的全部或局部定義中,淬取的創業家核心特質。這些特質再次強化了經濟學家的看法—創業家是一擁有特殊觀念的個人;一個有這種觀念的人,公認為是企業成長最大化與經濟繁榮的關鍵。
表一 「創業家」與「創業」的定義與核心特質對比
資 料 來 源定  義核 心 特 質
熊彼得
Schumpeter
(1934)一位創業家是一位在市場內,應用創業變革的創新者;
創業變革有五個表徵:
1)引進新穎/改進產品;
2)引進新的生產方式;
3)開創新市場;
4)善加利用新的供應來源;
5)於任一產業內建立新的組織。•創新者
麥可蘭
McClelland
(1961)創業家是一位對成就有高度需求者。
這個對成就的需求與創業的過程息息相關[…]。
創業家是一位積極理性的冒險家。•高成就者
•風險承擔者
•全心投入
克茲納 Kirzner
(1978)創業家辨識市場機會並及時採取行動。
創業家基本上就是一位套利者。•套利者
夏培瑞 Shapero
(1975)創業家主動組織一些社會與經濟上的機制,
並接受失敗的風險。•組織者
•積極主動者
卡爾蘭等
Carland et al.
(1984)創業家的特色主要是具有創新的行為,
並在事業經營上採用策略管理。•策略思考者
 
高與史蒂文生
Kao & Stevenson
(1985)創業即嘗試透過辨識商業機會來創造價值的意圖。•價值創造者
•具機會警覺度
 
提姆笙與司畢內禮
Timmons & Spinelli
(2008)創業是一種以思考、論證及行動的方法,
該行動是全靠機會、全方位的行事方式及領導統御能力共同組成。•領導者
•全方位者
•堅毅
•信守承諾



社會創業特徵
        雖然「社會創業家」一詞越來越普遍,但社會創業這領域仍不夠縝密;與創業整個領域比起來,社會創業仍在嬰兒期階段。某些個人解決了複雜社會問題的成功故事,被用來合理化社會創業領域。例如:在2004年,史丹佛大學為其「符合經濟條件之創業設計」課程設立了「社會創業實驗室Social E Lab」(socialelab.org),其目的是用創業原則以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此計畫後來延伸出數個成功的案例,包括:「滴水科技」(driptech.com), 「健康兒童專案」(projecthealthychildren.org) 與「擁抱」(embraceglobal.org)。其它在社會創業文獻經常被提起的知名組織包括:「阿修卡」(ashoka.org),「世界一家健康」(oneworldhealth.org),「思高基金會」(skollfoundation.org),及「史瓦布社會創業基金會」(schwabfound.org)。但在這個領域中存在著「現象驅使 phenomenon-driven」(Mair and Martı’, 2005; tinyurl.com/7ubxt5q) 的情形備受爭議,與理論基礎完整縝密的其他領域比起來,確實是弱了一些。有鑑於此,學者仍須努力連結社會創業與創業理論及知識。


        社會大眾對社會創業家產生興趣的原因,是來自他們扮演了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角色,以及他們為了改善社會福祉的無私奉獻 (Zahra et al., 2008; tinyurl.com/87upzh3)。社會大眾通常非常尊重社會創業家,因為他們滿足了大量的社會需求;同時受其影響的社會,往往因社會創業家的投身,生活品質得以改善。


        在比較創業家(表一)與社會創業家(表二)的定義與特質時,我們看到創業家的終極目標是創造經濟財富;對社會創業家而言,其優先考量是完成他們的社會使命。社會創業家擬定他們的創造盈收策略,以直接達成他們的使命,成就社會價值。
表二 「社會創業家」與「社會創業」的定義與核心特質對比
資 料 來 源定      義核 心 特 質
邦姆斯坦
Bornstein
(1998)
 社會創業家是一位用強大新穎的想法,打破成規者;
他的創意既具願景同時又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
他擁有強烈的道德骨氣、且全心全意投入追求變革的願景。•使命領導者
•堅毅
湯普森等
Thompson et al.
(2000)社會創業家了解哪裡有國家福利制度尚未能或無法
滿足的需求,同時集結並善用必要的資源
(一般是人力,通常是志工、金錢、及地點)以帶來變革。•充滿感情的
•社會價值創造者
帝茲 Dees
(1998)
 社會創業家在社會部門扮演帶動變革者的角色。他們:
˙運用使命以創造及延續社會價值
˙尋找且永不懈怠地追逐能完成該使命的機會
˙參與持續創新、應用及學習的過程
˙不被眼前有限資源所限制,依舊勇往直前
˙為所服務社群所創造的成果展現高度問責度•帶動變革者
•高度可信賴者
•全心投入
•具社會警覺度
 
伯瑞克霍夫
Brinckerhoff
(2009)社會創業家甘為該組織所服務的對象冒合理的風險。•意見領袖
立德畢特爾
Leadbeater
(1997)
 社會創業家是一群有創業精神、
有創新性及「改革性」的個人,他們同時也是領導者
、說故事者、人群管理者、有遠見的機會主義者
及結盟建立者。他們辨識社會問題,並組織、
創造及管理一個風險投資,以製造社會變革。•管理者
•領導者
撒拉等
Zahra et al.
(2008)社會創業家集中其活動及所從事之業務,以發掘
、明定及利用機會,用創新的方法,創造新風險投資
或經營既有組織,以強化社會財富。•創新者
•積極主動者
•具機會警覺度
阿修卡 Ashoka
(2012)社會創業家對社會最急迫的社會問題,
具有創新的解決方案。[…]
他們既是願景家,也是終極務實主義者;
他們重視願景的實踐甚於其它。•有遠見
•信守承諾

定義社會創業
        依表二所提定義,我們試圖在本節定義社會創業極重要的關鍵因素。我們希望這些定義能降低這個領域普遍存在的模糊性,確定出相關研究的範疇,加速推廣社會創業成為正式的學術研究領域。


  我們提出以下定義:


一位社會創業家是一位受使命驅使的個人,他使用一套創業行動,透過創業導向、財務獨立、自給自足或能永續經營的實體,為弱勢族群創造社會價值。
The social entrepreneur is a mission-driven individual who uses a set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s to deliver a social value to the less privileged, all through an entrepreneurially oriented entity that is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self-sufficient, or sustainable.


這個定義將社會創業與其它形式創業有所區隔的四大因素結合在一起:
1. 使命驅使 社會創業致力於完成為弱勢族群提供社會價值的使命。
2. 透過結合多方特色的方式創業性運作,以與其他型態創業家區隔。(見表三)
3. 是在具有強烈創新及開放文化的創業導向組織內運作。
4. 是在規劃並實現勞動所得策略 (earned-income strategies) 的財務獨立組織內運作。其目的是實現原規劃的社會價值,同時財務上維持自足。達成這目標的方法是融合社會及獲利導向的活動,以達到自給自足、減少對外界捐款及政府經費的依賴,同時又能擴大原設定社會價值所服務範圍。(Bacq et al., 2011; tinyurl.com/7nry6jp)


  表三總結了表一及表二所述,獲利導向創業家與社會創業家的特質,並揭示在這兩類創業家最有可能找到的特質:
表三 獲利導向創業家與社會創業家的獨特及共同特質
獲利導向創業家
個人特質兩方共有之特質社會創業家
個人特質
•高成就者
•承擔風險者
•組織者
•策略思考者
•價值創造者
•全方位者
•套利者•創新者
•全心投入
•積極主動者
•領導者
•具機會警覺度
•堅毅
•信守承諾•使命領導者
•充滿感情的
•變革推動者
•意見領袖
•社會價值創造者
•具社會警覺度
•管理者
•有遠見
•高度可信賴者



社會創業的範疇
  本節區隔社會創業與其它非創業型、受使命趨使的活動。如同先前所討論,「社會創業」一詞已越來越普遍,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媒體經常報導,政府官員常提,即使學界也常探討。有部份的原因是,社會創業家同時由非常複雜的網絡獲取支援,此舉也強調了他們工作的重要性及對社會的貢獻 (Dacin et al., 2011; tinyurl.com/ 7a9bh9d)。但是,對社會創業定義缺乏共識的後果,使得社會創業經常與其它領域,遭人混為一談,造成混淆。公益家、社會倡議家、環保人士、及其它社會導向的實務工作者,經常被認為是社會創業家。因此,有必要將社會創業功能與其他社會導向活動做一區隔,並指出社會創業家運作的範圍。


  根據「思高社會創業研究中心 Skoll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社會創業的定義不應該延伸至公益慈善家、倡議人士、設有基金會的企業或僅僅是有社會責任的組織 (tinyurl.com/yd8ggyq)。雖然社會需要也重視這些人士,他們卻不是社會創業家。


  根據我們所提的社會創業定義,我們提出以下範疇,以使在創業的光譜帶上,適切地定位社會創業家。如圖一所顯示,社會創業家在兩個商業策略範疇內運作:


1.  奉行「勞動所得策略」的非營利組織:是一個融合社會與商業創業活動以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在這種狀況下,社會企業家經營一個既是社會也是商業的組織;所有收入及獲利均只是用來更進一步改善社會並傳遞這樣的價值。


2.  奉行「使命驅使策略」的營利組織:是一個具有社會目的的事業,同時執行社會及商業創業活動,以達成永續經營目的。在這種狀況下,社會創業家經營一個既是社會也是商業的組織;該組織財務獨立,其創始人及投資人能獲得財務收益。




結論
社會創業最近已儼然是學術研究的新興領域,但對社會創業家之定義始終缺乏共識,導致進一步研究的障礙。本文中,我們審視了營利導向創業及社會創業的文獻定義,以淬取每種創業型態的核心特色。我們也提出社會創業的定義,以期透過澄清定義及界定範籌,能對社會創業領域研究有所貢獻。


  社會創業在實務層面已蓬勃發展,但在理論層面卻仍不足。未來的社會創業研究,應以連結社會創業與創業理論為焦點,同時促成一個新的學科及研究領域之誕生。學者應集中精神在引進新的研究命題,尤其是那些與社會創業有交集,會有興趣研究社會企業的領域,包括:社會創新及非營利組織管理等。


推薦閱讀:
The Rise of the Social Entrepreneur
by Charles Leadbeater
tinyurl.com/7exweb6


關於作者
山姆爾・阿布賽方 Samer (Sam) Abu-Saifan 是加拿大多倫多一個名為「十字路口街頭庇護所」的非營利組織的資訊科技部門經理。他具有15年管理複雜科技環境的經驗,也曾任職主管企業發展、變革管理及創新管理。他具有約旦安曼大學電腦資訊系統學士學位,及多倫多瑞爾森大學企管証書。他目前(2012)在加拿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攻讀科技創新管理碩士學位。於2011年,他創立了「渥太華自閉症Autism Ottawa (Ottism)」,這是一個運用創新科技,為自閉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


參考文獻: Abu-Saifan, S. 2012.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Definition and Boundar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view. February 2012: 22-27.
http://www.timreview.ca/sites/seietw.org/files/article_PDF/Saifan_TIMReview_February2012_2.pdf


轉載自:http://www.setoolbelt.org/resources/1873


原文網址:http://timreview.ca/article/523


譯者:陳雅卿

評論已關閉。

    分類

    全部
    NEWS
    中英對照
    中英對照
    出版品
    活動推薦
    海外參訪
    海外參訪
    社企101
    社會企業新知

    widget @

    活動訊息

    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二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八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三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月 2013
    八月 2013
    七月 2013
    六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二月 2013
    八月 2012
    一月 2012
    十一月 2011
    九月 2011
    六月 2011
    三月 2010

    最新消息

    學會最新活動、講座、工作坊、論壇等

    RSS 訂閱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關於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推動的企劃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企劃成果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創論壇
  • 社企知識庫
    • 媒體影音 >
      • 社創播播Podcast
    • 文章 >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翻譯文章
      • 報導專題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學會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