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企業環境與價值鏈
BRIEFING PAPER
簡報
2008 出版
作者
Scott Kleinberg (USAID,美國國際開發署)
Ruth Campbell (ACDI/VOCA,國際農業合作發展組織暨海外合作援助志工組織)
贊助
微型企業加速拓展計劃 (AMAP)。
緒論
在過去,改革的干預措施較傾向宏觀層級,強調民營化、總體經濟改革或者是財政的改革。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資源,在經濟成長和減少貧窮方面都不盡人意,然而最近微型層級的有利企業環境 (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BEE) 干預措施,已漸漸地流行起來。它藉由刺激並支援私人企業進行改變,以及強化他們投資的意願來提升經濟成長、創造就業以及減少貧窮。更令人興奮的是,跡象顯示,很多發展中國家開始有意願在有利企業環境 (BEE) 措施上做改革-有部分原因來自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經商環境報告 Doing Business」網站,它以各國的法規框架對其經濟成長的影響來排名,藉此創造了透明度以及區域性競爭。
雖然微觀層級的有利企業環境措施,可以用來支持廣泛的經濟發展計劃,包括部門發展、中小及微型企業發展以及提昇競爭力計畫,但本簡報著重在BEE的改革與價值鏈發展過程的交叉點,這有雙重的原因:第一,有利企業環境措施在鎖定特定產業、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產業業者的發展上,能與價值鏈 (Value Chain) 的方法互補;第二,價值鏈的架構對改革的選擇及優先排序來說,是有用的結構。
什麼是成功的改革?
改革是一種政治過程,它包含了不只是大量的投入導致抽象的法律產出;成功的改革結合了關係,並且塑造出推動企業及政府行為的激勵措施。成功的改革能建立信任、推廣透明度,並且確保承擔風險的人們可以獲得益處。最重要的,政策改革並不是創立新的法律或政策,而是改變或改進現行法律或政策的實行。
成功的政策改革需要改變三個部分:1) 法律的執行方式;2) 企業承受的負擔及企業可以從事的關係;3) 催動企業決策的激勵措施。若一個改革無法有自信地改變企業做的決定,那麼還是把資源放在別的地方比較好。在價值鏈中的私人企業體能夠影響過程:他們知道某條法律是否重要,以及改革是否可能改變他們的行為。
有利企業環境及價值鏈計畫循環
針對有利環境的任何考量,應該要能影響價值鏈發展計畫的各個階段(見圖一)。BEE的資源限制 (constraints) 或機會,可能會影響鎖定發展的價值鏈的選擇;並且,一個在價值鏈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政策限制或機會的分析,可以運用在制定競爭性策略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中,藉此了解在目標市場的何處及如何競爭;造成政策改革的活動,在執行 (implementation) 過程中常常是關鍵的要素;而萬一BEE限制的約束力之大,以致妨礙或嚴重限制了投資回報監視(monitoring) 時,則改革領域的過程,可能造成需要重新思考價值鏈的選擇。
本文作者為美國國際開發署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 的Scott Kleinberg 及國際農業合作發展組織暨海外合作援助志工組織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and Volunteers in Overseas Cooperative Assistance, ACDI/VOCA) 的Ruth Campbell,並由微型企業加速拓展計劃 (Accelerated Microenterprise Advancement Project, AMAP) 贊助。更多有關AMAP資訊及相關出版品,請參閱 www.microLINKS.org 或連繫ACDI/VOCA AMAP 專案經理Ruth Campbell。
轉載自 setoolbelt
連結原文
譯者:許庭瑋
翻譯機構 (Translated by):
台灣社會公益行動協會
Taiwan Social Good Action Association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
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Social Enterprise Research Center, 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aiwan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網站所有。本網站翻譯文章僅供個人使用。
如需下載,請尊重著作財產權,不得轉為營利用。

有利企業環境與價值鏈.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