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首頁
    • 關於學會 >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社企Q&A
  • 2022行事曆
  • 2022計畫
    • 01.08 社創論壇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
  • 青春舞鶴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歷年活動
    • 國際參與成果 >
      • 2017 國際參與成果
      • 2016 國際參與成果
    • 2021 計畫 >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尼泊爾計畫
      • 烏干達計畫
      • 金山合作計畫
      • 醫護暖心包計畫
    • SGS永續城鄉在地創生計畫 >
      • 飛行青年培訓
      • 無礙玩家培訓
      • 森林療域培訓
      • 婦女創業培力
      • 心得故事
    • 國際論壇 >
      • 2017社會企業國際論壇
    • 桃園市NPO知識學院
    • 社會企業咖啡館
    • 社企驛站
    • 在地生活小旅行
    • 社企夜談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會企業嘉年華/博覽會
    • 社會企業專業工作營
    • 社企經理人系列課程
    • 燦爛社會企業講座
    • 社會企業演講列車
    • 創生的社會研究室
    • 社會創新與創業研習營
    • ✈國際交流
    • 社企讀書會
  • 社企文章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學會大事紀

第三週:土石流沖不走的是希望

1/5/2017

 
Picture
(圖:日光小林FB)
​
還記得那曾經因為八八風災而滅村的小林村嗎?一場風雨,崎嶇與忐忑成為生活。當梅花繁華,不安與期待交織著。梅子成了村民們的希望與生命。村民們齊心的一同將大自然賜與的寶物加以利用,從新開始,小林二村回來了。

說到小林村的重建之路真的很辛苦。剩下的村民如何面對一無所有的家園?熟悉的人們有一半都不見了,面對這樣的家園,有許多留下的村民眼中只有絕望。蔡松諭執行長回鄉面對這些絕望的村民們,了解到事實上當一個人最絕望對未來沒有希望時,不是只是單純的安慰她。而是給她更大的希望。但因為一句話「我們一起再造一個更美的未來,把更美的小林村在蓋回來!」大家的眼神開始有所改變,開始有了力量、目標、動力。這樣的動力在一年後便有了小林二村。
Picture
(圖:2021社會企業官網)
​
但除了建村,重要的是怎麼做整體的產業規劃,因為唯有「產業」才能讓村民有穩定的收入,返鄉的年輕人也才有辦法留在家鄉一起重建家園。而小林村的老梅成了大家的希望,慢慢的「2021社會企業」成立了,那個家也慢慢地蓋回來了。

Picture
(學聯網課程影片截圖)
​
師生問答:
1. 這個「2021社會企業」他是在怎麼樣的環境有什麼樣的動機,去形成他們想要創業或是形成一個組織的情況?

「2021社會企業」事實上它是一個災變後受災的一些第二代子弟,他們希望讓自己的族人,還有個機會復興原來生長的地方。那麼開始思考,我們回去我們需要新的住家;我們新的社區意識;我們最後在這裡要能夠安居樂業。這樣一直延伸出來尋找自己第二個故鄉,並且思考怎麼來重建我們的社區,最後怎麼找到一個長久永續的經濟模式,而慢慢發展的一個社區型的社會企業。

2.就對2021的了解,在過去他們有做一些產品,像是月餅或糕餅之類的點心,但相對的這類的商品的特殊性比較不足,而行銷方面也是比較偏向用他們的故事,像是受災的情況去做行銷,但後來是怎麼突破這樣的行銷方式?

這個案例在討論前會需要了解兩件事情。
第一點,我們希望一個災後重新要成長、重新建立的組織,如果希望有一個永續的經濟做發展的話,必須要從當地環境中找到一個內生的經濟根源。所以我們應該要從社區中尋找創業的靈感或動力。

Picture
(學聯網課程影片截圖)
 
第二點就是我們在尋找動力或在經營這個產業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有一個社區的意識,也就是居住在這裡的人我們自己為我們的未來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夢想;而不是在販賣我們曾經祖先的創傷與悲情。所以這是我們自己要去創造,讓消費者從你這邊得到一種期望感,對這裡提供的產品或商品有認同,而不要讓悲情跟我們產品形成一個連結。過去的悲傷可以警記,但不能把它變成商業。

2021社會企業的故事就是,發生災害後包括政府、一些非營利組織甚至企業家都關心這裡,當時有許多外界都希望能幫助他們重建,但即便建了新的村落,其實這裡的居民是以社區族群為本位思考。他們想的是我們未來的下一步應該靠什麼生活?如果找不出一個過活的希望點,那麼即便有了住家,對未來並無太大的幫助。所以如果想安居必先樂業,雖然當時政府也推了一些多元就業方案,幫助尋找資金、專家與技術,但可惜的是無法結合當地資源,及便會做鳳梨酥或糕點,但沒有與當地資源結合的根也無法看到希望。

所以當時他們得知祖先留下的老梅膏,事實上在市場上依然有很高的競爭力時,這梅子很快地就被當地所採用,藉著祖先留下的技術與自然優勢,重新建立地方產業,而這產品不但品質沒話說,重要的是擁有商業特色,能夠讓當地產業有個不錯的出發點。當你了解這背後老梅膏的故事後,你會很開心地看到這裡的族人從災後開始重新燃燒起希望的重建家園,並且不假外求,就從自己的土地、歷史當中找到種族的新生命。而產品帶給消費者的是感動性、跟這個產品的獨特性是令人喜悅的。

​詳細課程內容請按我至學聯網觀看
​
​課程影片製作:輔仁大學
課程講師:李禮孟、胡哲生
本文編輯(課程影片文字紀錄):吳姵穎
Picture

相關連結
日光小林粉絲專頁
2021社會企業粉絲專頁

評論已關閉。

    【學聯網】從社企「力」到社企「利」

    按我上課
    本課程規劃9週內容,經由多個社會企業創業家親身說明其創業歷程與經營特色,使學生理解社會企業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之基本意涵,亦展現社會企業之多元面貌,並深入探討案例之獨特性及經營策略。本課程透過觀念啟發授課,使學員獲得社會企業整合實務與理論之整體理解。

    ​課程影片製作:輔仁大學
    課程講師:李禮孟、胡哲生

    月份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分類

    全部

    widget @ surfing-waves.com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關於學會 >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社企Q&A
  • 2022行事曆
  • 2022計畫
    • 01.08 社創論壇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
  • 青春舞鶴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歷年活動
    • 國際參與成果 >
      • 2017 國際參與成果
      • 2016 國際參與成果
    • 2021 計畫 >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尼泊爾計畫
      • 烏干達計畫
      • 金山合作計畫
      • 醫護暖心包計畫
    • SGS永續城鄉在地創生計畫 >
      • 飛行青年培訓
      • 無礙玩家培訓
      • 森林療域培訓
      • 婦女創業培力
      • 心得故事
    • 國際論壇 >
      • 2017社會企業國際論壇
    • 桃園市NPO知識學院
    • 社會企業咖啡館
    • 社企驛站
    • 在地生活小旅行
    • 社企夜談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會企業嘉年華/博覽會
    • 社會企業專業工作營
    • 社企經理人系列課程
    • 燦爛社會企業講座
    • 社會企業演講列車
    • 創生的社會研究室
    • 社會創新與創業研習營
    • ✈國際交流
    • 社企讀書會
  • 社企文章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學會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