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社企經理人11-大王菜舖子-王福裕創辦人-賣菜,怎麼會是一種社會企業?

7/1/2016

 
Picture
這次非常難得邀請到來自花蓮的大王與對農業有獨特想法的楊儒門來分享各自努力的心得。
胡哲生:「我們希望藉由農業復興農村,工業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但農業?我也希望發現生活者的機會,如何把農場銷售出去,盤點土地發現一些問題。我曾經迷失在工業中,迷失在工業標準化…等議題中,也思考農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性。農友不應該一味得被都市被工業不好的對待,很多事情在今天的場合可以好好得探討,開放式的對談…。」
Picture
大王菜舖子創辦人王福裕說:「社會企業是甚麼呢?我的想法是:為了追求社會正義,並好好運用市場這個工具的手法。推動社會企業難的不是社會公義,而是如何發展成企業,經營的企業,管理思維要很好。」
提到關於面對社會,他說:「若身旁有一個或一群人,過得似乎不好,你在乎嗎?你會想讓他們生活過得好一些?「欣賞」他們的長處?」
他覺得,經營社企,不是去尋找你在乎的人,而是你想去哪裡。 
 
阿嬌姨種植山藥的故事
阿嬌姨作種植山藥時,會思考山藥品質、讓山豬來挖地。讓王福裕思考:社會企業在收購山藥時評估應賣多少價格?
Picture
童年
大王小時候住在鄉村農地,從小就會設陷阱,也在小時候到觸接觸昆蟲、小動物,因此在鄉村生活瞭解青蛙聲是怎麼叫。另外,和現代不同,小時候生病是吃豬肝當補品。 
大王小時候在鄉村的成長記憶,令他體會到田間林間大家各自做著木工、作豆腐、曬麵…彼此交換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能自給自足。
我曾經見過被土地養活的理想世界,成了我夢想的烏托邦,因此我想要,找回那曾經的美好生活,那是一種和底層人們在一起的合作經濟。
 
生態課
「我現在是在賣生態,在我的系統裡面上生態課,每年夏令營作竹筒飯(夏令營學生參與一堂課300-350元)…青蛙出現在什麼時間和環境,怎麼設陷阱較好,要設在18:00天黑前,不能在太亮的時候,因為蚯蚓會死掉。」大王描述著如何設計課程。

財務問題 
「做社會企業必須要做好財務,要找一個怎麼樣都趕不走的人,幫你注意社企的財務問題,因為社會企業家要發展服務又要作財務管理太辛苦了,會精神分裂。有個會計來檢查我們組織的財務,查完後表示『以你的個性還能活到7,8年不可思議啊…』,並在心裡murmur『以你的作為,菜鋪子應該第二年就倒了,大概上帝有照顧你』

優勢
「以鄉村銀行的例子,要發展社會企業其中一個重點在於,你要真的欣賞想服務的對象,他們有某個優勢讓你看見。理想主義是我們要永遠(共生)在一起,和英雄主義不同(即便你死了,我還沒死)」大王解釋著共生的概念。
Picture
「阿嬌姨最厲害的是,一直在觀察很會雕刻的人,並一起討論如何獵山豬、習性、辨識他們的糞便、出沒的地點…都瞭解了才有辦法講(商品)服務設計,開這樣的教學課程
 觀察糞便需要訓練到能夠知道排泄這份便的這動物昨天吃了什麼?吃了多少量…」大王描述著培養專業技能的過程。

互相尊重 
「曾有個和原住民的互動經驗…有次得知一阿姨要去狩獵,我表達想幫忙一起去,但那阿姨卻面有難色,想了想才意識到,因那是阿姨的秘密基地,擔心讓外人知道,所以到村落要對人對他們的在地文化很敏銳(敏感)。知道他們在想甚麼後才了解,他們要的是交換而不是想買賣。這樣才能建立關係,你給他菜,他給你吳郭魚。」大王更深入的舉出共同生活的例子。
 
欣賞
「社會企業的發展,起初在『欣賞』一個人之後,接著才有能力設計出一種合作的商業模式。讓社會底層的人,公平地參與其中,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能溫飽有餘
有方法的帶著他們進入市場,進市場後就不再弱勢了(需把「救濟」過時的思維拋掉…)」
Picture
「讓會獵山豬的去獵山豬而不是去做木工,要發揮每個人的專長,要重建村落,要重建村落的智慧…?」
 
「若農夫只會種田,當發生天災就容易陷入怨天尤人,但如果能協助農夫把這些經驗化為課程做教學,也能帶給農夫可觀的收入。而我期待發展的生態課程,是天災帶不走的,有好的(課程)服務設計便能轉化成好的收入,也不須犧牲自由只為了換到溫飽」

均等機會
「我的經營理念:重建一個好的村落,讓人在裡面生活得好,有均等的機會。我一直在想商品開發,最近想開大型動物追蹤課程,可協助村落的獵人,他潛在可能發展的技能」

「商業,不是農業的魂,農人大腦在想的是,我想吃這個,所以我種這個,養那個…。」

學習與課程
「我想蓋一個麵包窯、想學做窯烤麵包、想蓋土屋。我一直在想新的村落服務,若要學會蓋土窯我需要花了很多時間碰撞,嘗試各種錯誤,慢慢學會該去哪裡找沙找土,水門在哪裡,學習土窯建築結構…未來就可以發展成課程,以此來收費。我也會釣魚,會飛毛鉤的釣法,在傍晚和一大早時間可以釣到魚。」

自由貿易,讓我們的社會過好日子,
大王發展幾種服務:生態觀察、自然建築、自然農法、自然建築、農地廚師
但基本的當然要先學會成為農夫,要有一塊田,田裡才有自然生態…
Picture
找一群人,挺一群人…?
「沒有村落的農耕,就像沒有了身體的靈魂,那要怎麼傳下去
沒有農耕的村落,就像失去了靈魂的身體,到底要走向何方
農耕不是目的,沒有了村落,農耕沒有未來。
種給自己吃,吃到有剩。種給別人吃,卻會餓死?
 土地可以養活一群人,但不能只會種植…
 平台的功能在於把商品順利的送到需要的人身上,但現在的環境光成立平台,已經救不了人了…。發展社會企業,要像社會運動一般思考,如企業一樣行動。試圖解決各種食物缺乏的問題,我們做麻油、自己做醬油…發展各種「大王」品牌的農產品。我們農場中的餐桌及很多用具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大王說著菜舖子與農村的互動關係
 
「農夫不能厲害(笨)到只是很會種田。另外,種田不要太累了,我發展出不施肥、不除草,藉由微生物學去施種。經學理的知識才知道,在田裡,吃素(菜)的是害蟲,在田裡吃葷(小蟲)的是好蟲。」
 
學徒
「『誰,殺了馬鈴薯』這課程在我發展出課程教材、市場需求、將供給和需求連結起來之後,就可以交給我的徒弟去教授了。這是為年輕人開路 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天賦 找到回村落的路。我期望那些經過培育的鄉村年輕人,當他們離開後(必須去都市學習了解消費者、了解市場),未來鄉愁會指引著他們回到家鄉(鄉村)。」大王做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結論
Picture
《議題討論》
中場休息後,楊儒門開始介紹自己:「我以前是做大理石安裝、拋光石英磚的學徒。有朋友介紹我去買股票,介紹旺宏(做記憶體),但我當時賺錢只想買摩托車。」
「我也很感嘆台灣有的都市年輕人不認識自己居住的台灣,一心只往外國跑,但可能只瞭解台北,最南只去過三峽,最北只去過廟口夜市,認知中的台灣只有台北,其實應該先花時間認識自己居住的家園,也認識幾個離島據點如綠島、蘭嶼…」
 
「做農夫市集,想著千萬不要募款。雖然台灣捐款量是亞洲第二多(第一是香港),但台灣人大多將錢捐給「歡喜做、甘願受」(慈濟)」
 
「若幫農友建立品牌、找到通路、來市集一天就可以賣到基本的銷售額。讓生產者和消費者見面、拿去百貨公司擺攤、做生態園區,但之前尚未成功,我希望退休之後可以好好發展這一塊。」楊儒門說著自己的理想
 
「我希望種田發展農夫市集,種出來的田是有特色、是有意涵有靈魂的。如果台灣發展農業變成只求量產之後再外銷給國外,這樣的思維很可惜。一開始推廣農夫市集展現出的服務態度上遇到很多困難,因自身性格的關係,一開始很難很和善的將產品端出來介紹給消費者,譬如之前賣我們做出來的豆漿,遇到經過路人,要推銷給他們,常態度很差面無表情,被別人講身段太高而常碰壁,後來才慢慢做調整。」
Picture
《對談及開放問答》

Q:「以房養老,雙北沒問題,在鄉村的長輩們,他們想去布袋,想要住下來,應該用什麼思維和方式接觸?」
A:王福裕:「鄉村較沒有獨居老人的問題,鄉村老人可以到處種田、和鄰居互動。一個山上老人家的心靈能安頓,是因為他在山上村落有朋友。另外,鄉下是沒法以房養老的。未來,想發展老人送餐把系統做起來並重建與傳承老人家的智慧。老人有社群力量可以維持他,比較需要思考的是移居者如何可以回鄉。」
 
Q:為何248農夫市集後來要去百貨公司設櫃?
A:楊儒門:「曾經有人質疑過我們產品是否有能力設櫃,而我不認輸的個性使得我想突破這一塊,慢慢從Nish理論中學到設櫃上的商品談判、營收抽成…等重點,但設櫃前置籌備過程沒甚麼資源,因農夫沒給我什麼錢,只期望我們能協助把農產品賣出去,我就必須自己去籌陳列桌椅、冰箱等設櫃用具,想盡辦法用最少的花費去設置起來。」
(文字\楊展岳、何慕晨 攝影\賴顧文)


  這次非常難得邀請到來自花蓮的大王與對農業有獨特想法的楊儒門。 從兩位大師的言談中,真的體悟到很多道理,大王說:「因為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要自己弄,所以就需要什麼都會!」讓我立刻想到朱永祥上次分享提到:出隊的小孩,因為到了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環...

由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貼上了 2016年6月26日


評論已關閉。

    社企經理人

    許多人懷抱解決社會問題的熱忱,卻在發展產品服務與營運銷售遇到瓶頸,為了充實「專業社企經理人」經營管理能力(五管:生產、銷售、人資、研發、財務),本學會精心策劃課程或工作坊,促進民眾與業界先進交流,激盪社企新思維,培養未來社企專業經理人。

    月份

    十月 2018
    八月 2018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五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一月 2015

    分類

    全部

    RSS 訂閱

    widget @ surfing-waves.com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