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2015124-瑞芳猴硐社企小旅行

1/25/2016

 
​    據說今天是二十幾年來最冷的一天,選在這一天不畏艱難的跑到瑞芳猴硐,凸顯出社企團隊異於常人的毅力和執著。而越是殘酷的環境,就越需要一群人不畏辛苦的突破和跋涉,如同在社企領域裡開拓的先人們,面對舊有思維的挑戰,是需要朝著逆風那面前進的勇氣一般。
Picture
   這次的造訪對大家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去拜訪了兩位截然不同的組織經營人,談起他們的土地,他們的做法,兩人有完全不同的意見和立場,但都不外乎想對這份土地盡一份心力的熱情。社企學會想去了解兩個單位的關係,困難和可協助之處,並與兩個單位鏈結,希望兩者可以再加入社會企業這樣的概念後有新的啟發,提供翻轉式的解決答案。
Picture
Picture
   身障協會瑞芳站的站長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人資能手,豐富的企業經驗和幼教背景使她面對複雜問題時總能切中要領。初到瑞芳的他看到瑞芳的老人照顧問題。煤礦產業盛況不再,這群老人像遺失在時間記憶裡的人們,失去生活動力。因此,她替他們創造了生活的樂趣——做手工藝。原先只是為了打發無聊時光的活兒,卻意外發現成品可以拿來義賣賺錢,一舉數得。站長意識到當地老人很需要自我價值的肯定,也意識到這也許可以為瑞芳帶來新的商機,盼望建立這樣的模式,匯集各種資源,把這樣的模式經營得更完整,而這樣的概念竟與社會企業概念不謀而合。站長謙虛地說自己不聰明,但很努力,在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以前沒有聽說過社會企業,但只要有機會他願意接受各種幫忙。社企夥伴們聽了站長的瑞芳改造策略,提供了其他想法,如讓瑞芳老人成為當地導遊,因為他們腦裡有太多的故事,可能正好符合喜愛深度旅遊的人們的需求。另外,將瑞芳定位其特色也非常重要,結合文史意涵的商品和旅遊會讓人們容易記憶和親近。
​
    瑞芳已經沒落許久,難得的是當地社區有很深的情感連結,有強的共同社區意識,遇到了站長這麼會集結資源的人,是瑞芳的幸運吧!除了手工藝之外,站長與猴硐生態園區合作,帶老人們做木工,於是,我們接著拜訪的就是由荒廢猴硐國小改造的猴硐生態教育園區的負責人郭先生。

Picture
    在風中走了許久,下起了霰,一進到猴硐國小教室內像獲救一樣平息了風暴,同時被木造的圖書室溫馨的氣氛吸引著。郭先生用炭火煮著熱水,慢條斯理地等待我們說明來意。從一片荒廢校舍一個人獨自開拓呈現在一方小有規模的生態教育空間,其中坎坷難以言傳。年輕的郭先生帶著一個親土的願望來到這片文化和建設的荒土上,面對沒有預期到的種種限制和阻撓,郭先生帶著隨遇而安的心態,堅持把自己做好。他沒有遠大的夢想,因為他知道只有先做出一番成就講話起來才有說服力,花了幾年的時間慢慢開拓,一個名為猴硐生態園區的地方誕生了,開啟遊客們對猴硐印象中除了貓之外的可能。這個空間還作為與陶藝、植物染藝術家們的進駐之地,而我想,郭先生還在尋找著對的人。
Picture
    提到對於這一區的了解,郭先生語重心長的說,採礦的歷史,讓這裡的居民背負著歷史的原罪,他們無法擁有這些房子,地主已經難以考證,大部份的人都不願意留在自己的家鄉,因為這裡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家鄉。也難怪想大刀闊斧的人們會裹足不前了,對於難以發展的地區,爭取不到資源,得不到幫助,這類無力感會摧殘掉一個人吧。但我們不能管別人做什麼,只能把自己做好,郭先生說。面對大半年下著雨,冬天寒冷的猴硐,他支撐到現在,經驗告訴他,一個人不能做很多,但也不會麻煩。帶我們巡視殘破的校舍,多少承載著一些悲哀和感傷。社會企業會不會是改造此地的答案還看不出來,但是這個理念的存在說明了一些無解的問題,畢竟公義和利益很難同時存在。我們都希望這裡在經過曝光和與其他藝術家合作下,能慢慢被看見,如郭先生期望中,被大家搶著要的一塊地方。
Picture
    一些改造成功的案例,被人津津樂道,當然是花了很多的努力才成功的。而大部份卻是如今天參訪的兩位經營者,成效還不顯著,仍持續摸索著,值得慶幸的是,都已經是在改變的路上了,欠缺的就是一個方法。吸取各種不同的經驗,靈活的運用,試試看,做做看,小地方也有無限的可能。
Picture

這次的小旅行,拜訪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在地組織 瑞芳照顧站與 猴硐生態教育園區志工們一起發想兩個組織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雖然天氣冷到下起了雪卻沒凍結大家的創造力!...

由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貼上了 2016年1月24日

​社企小旅行
日期:20160124
​當日行程

時間

參訪單位

地點

接待人

10:00~12:00

社團法人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會

瑞芳

張秀蘋 站長

14:30~17:00

猴硐生態教育園區

猴硐

郭鎮維 園長

參與人數:8人(含志工4人)
 
本次行程頂著『霸王寒流』帶來的4度低溫,一行8人不畏冷風刺骨挺進瑞芳、猴硐,拜訪張秀蘋站長與郭鎮維園長,分別讓他們來分享社團法人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會瑞芳站未來的經營方向與猴硐生態教育園區的經營理念。
過程中,在蔡佳恬專案經理與賴師儀企劃組長的引導下,兩位接待人分別談到他們對為何在這、對當地人、事、物的情感,以現階段的工作事項等。其中,張站長談到她對老人培力的規劃、社區發展及對志工的鼓勵,除增添了志工們對社會企業相關單位服務的熱情,也清楚表達社區發展的工作事項,而藉此讓志工們了解未來在有機會協助社區發展工作時,可參與的工作事宜或發想。在郭園長的部分,則讓志工們了解在資源極度不足下,只要有心仍可有所作為。
本次行程在寒風中開始,也在寒風中順利結束,感謝張站長與郭園長犧牲休假陪伴我們,讓參與本次旅程的同仁、志工們滿載而歸。
(文/羅偉、池昀;攝影/何慕晨)​

身心障礙中心 (瑞芳站)
主要服務為老人老有所為計劃
居家服務 (由照顧服務員擔任)
老有所為計劃
當地曾為礦區,礦工的妻子們會像西裝店瑣碎不做拼布手工藝
另有執行過環保回收等課程
與侯硐合作木工手工藝教學,並製造產品進行義賣
  • 可考慮與侯硐互助:木工、種菜、共餐等
  • 建議發展地方特色,做深度旅遊:如礦區生活
老人導覽:歷史、人文、生活 – 需做老人分類、篩選
在地廚房 (風味餐):老街兼送餐
家庭資源中心:可做中央廚房
  • 可與觀光發展協會合作導覽
  • 可與當地文史工作者 (鍾文卿 (音))
  • 建議規劃閒置空間再利用
  • 可考慮與學校合作,讓學生蹲點、實習、做專題
 
侯硐生態園區
目前有一、二日的導覽、自然體驗行程可預約,包括介紹當地歷史人文、進行社區導覽,參觀聚落等等
  • 需要與附近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才有更豐富的行程內容
希望友善環境的工作做事進駐,工作室分別獨立存在,但須共同維護環境,目前有植物染、陶藝,作品另有設立工作室販賣
廢棄校舍逐年增加,希望侯硐成功後可以將經驗複製、傳承
學校空間再利用的缺點:
  • 大而舊,需整理,且使用年限不定
  • 臨校師資短缺,需協助代課
  • 水泥地不適農用
  • 不可有明顯營利
重視:
  • 社區關係及與鄰近學校的關係維持
  • 與土地的連結 (文化、藝術):親土、友善環境、在地化
  • 教育意涵
  • 空間利用
社區限制:
  • 共餐盡量使用在地食材,但在地食材有限
  • 居民無土地所有權
  • 建議辦志工營隊協助整理環境 (無人手可照顧志工生活起居)

(文/郭佩函)

評論已關閉。

    職人.歸人.旅人
    社企體驗行

    為了讓更多對社會企業有興趣的朋友能更近距離的接觸社會企業,我們於2016年開始辦理許多小旅行活動,希望能拓展更多人對社企的視野及想像。

    月份

    一月 2017
    七月 2016
    六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六月 2015

    分類

    全部

    RSS 訂閱

    widget @ surfing-waves.com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