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主流剝離的隱性族群-沉默的反撲

3/30/2020

評論

 
圖片
主流剝離的隱性族群-沉默的反撲
當「出乎預料」成為常態,社會一定有系統性的錯誤

近日美國總統大選,跌破了幾乎所有傳統媒體、政論與政治經濟學者、社會名流與資本家的眼鏡,選後幾天,美國幾大都市仍有群眾抗議,也許,對於這樣一個在言行各方面都不符社會道德標準的新總統,短時間內他們還無法接受。

在驚嘆、錯愕、費解中,不僅是美國,包括各個明顯傾向新自由主義國家(近30 年來的臺灣,也是新自由主義的追隨國家),總歸要冷靜思考,到底從哪兒來了一批媒體、市調都沒接觸到的隱性選民?他們像游擊隊一樣忽然出現,扭轉了主流社會已經預想好的美國路,也形成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

所有不解與對未來的預測,從解析川普下手,不如先尋找這些未被認知到的的川普選民,生活在哪裡?什麼背景?不滿什麼想要什麼?也許可以更清楚掌握美國社會暗潮洶湧的源頭。

川普選前沒有甚麼前瞻的觀念,沒有帶起什麼引領的思潮,最被眾人注意的反而是絕大多數令人搖頭的謾罵責怪、抱怨批判美國既有的社會現象,所以與其說是川普選贏了,更應該說是「選民選擇了最能罵出他們心裡積怨」的川普。這也是為何川普先生一路從共和黨到全國,一路罵、一路令主流社會搖頭,甚至黨內背棄,但一路過關斬將,還贏得部分少數族群支持的奇異現象。

所以,認識川普不難,難的是如何掌握這些不爽在心裡的美國人,而這些人散布各處,沒有明顯的議題訴求、沒有族群識別,很可能就是主流中間份子,只是在長久的美國夢中,對既有社會流向已逐漸夢碎,又不知如何罵,川普適時出現,那直白不和禮貌的一陣「罵」,還真罵出了他們的痛快、抒發心中不平。

原因有很多,我們就從美國經濟體制,如何產生「主流社會流失」來聊聊吧。

美國政治經濟精神與體制

法國經濟學者 米歇爾.阿伯特(Michel Albert)在 1993 年出版的《兩種資本主義之戰》書中論及,當共產主義圍籬倒下,資本主義就必須赤裸的面對自己的問題,無法再以共產主義外敵作為掩護資本主義問題的盾牌。

歐洲社會哲學採用對立批判知識論,突顯不同觀點的社會現象相異之處,這樣才能顧及正反面的全體認知。現在,沒有了對比的共產國家,資本主義就必須從內部尋找自己的鏡子。因此,他從世界資本主義國家中,再分離出兩類基本社會思維不同的體制,包括美式新自由主義「個人式資本經濟」,及德法比與日本等,「集體意識資本主義」的萊因模式。

美式資本社會偏重個人(應該是資本家個人)的資本自由發揮與私人財產維護,強調經濟效益最大化,保障股東權益,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守法與誠實繳稅,商業交易之外的事,是政府救濟與慈善服務的責任,即使只是有點像社會福利的健康保險都深受美國人民厭惡,在他們眼中,貧窮者是因為懶惰,沒有別的社會原因。

反之,集體意識的資本社會,重視社會整體均衡發展,企業獲利必須相當比例的回饋社會,從事教育、弱勢培育及各種社會福利,不僅利用社會總體資源再分配、幫助各階層族群找到發展路徑,甚至要求企業兼顧各種社會問題與環境保育的責任。這也是為何歐盟藉由歐洲共同市場,要求世界各國產品進入該市場時,利用ISO制度要求國外企業的品質標準、碳排放、管制毒物用料、禁用童工等多項規範。

新自由主義體制的社會符號

基本上近半世紀來,尤其是「柴契爾-雷根」新自由主義之後,在該經濟思維下特別強調:全球化與資本自由化,在全球化(沒人反對)的大旗下,風險資金(財務投資商品、基金熱錢)幫助英美大資本家利用各類公私部門來源的貨幣(已經不是傳統的生產性股本),去國際炒作獲利。靠實質努力工作的傳統美國人則與這些肥貓的投機性經營無關。但是,他們的工作機會卻隨著真正生產性工業的全球化分工佈局而遭受外移威脅。

換言之,在全球化大旗下獲利的是少數掌握投機性資金的肥貓,受害的多數則是以前馬克思關心的勞動白領(不再是藍領了)。

這些人心裡想的,也許是:我們用強大的軍力,一次次介入中東國家,又在亞洲開闢更龐大的冷戰戰線,平民百姓無法知道這些龐大軍費與人命的意義,卻看到非法移民搶奪低階勞力與消耗社會福利的威脅。美國人,該擔心的難道不是自己嗎?不應該是穆斯林。而且與其和中國軍事對抗,不如管管他們的產品遍布全球,搶了我們的工作。

多數美國人認為貧窮源自於懶惰不努力,社會福利尤其是含蓋了窮人的健康保險,不應該由工作的人負擔。川普幫這些人說出了自己不好意思說的抱怨,他沒有人道精神與關心弱勢的壓力困擾,很自然霸氣的拔除了大家喉嚨的魚刺。

有人不禁問,就這樣嗎?那麼,他的不尊重女性、歧視少數族裔、欠缺政治外交歷練、人品不莊重及反對同性議題、輕視環境維護的態度呢?這些違反普世價值的行為,你們為何不跟他說「不」?好啦!就算是,這些也不會出現在美國政策,只是他個人人品的缺點,選民即使不認同,也不會妨礙他們所關心的「民生」政策,只能算是枝微末節。選民要的是立即的改變!要的是有人幫他們說出自己的不爽!尤其是這麼直白、帶有粗俗用語的強烈有力的訴求!

真的,重要的是「我不爽啦!!!」

你們不爽什麼?!

在長久歷任的美國總統產生與執政過程中,不論總統來自哪個黨,最後的結果都一樣(只有健保這件事稍有黨的差異)。美國人就是不爽─
  • 以金融為重的經濟,到底肥了誰。
  • 金融海嘯時,我的退休老本又是被誰弄丟了,不就是這批人嗎?
  • 全球化口號保護了金融炒作,可犧牲了我的工作。
  • 出兵中東是殺賓拉登報仇,那現在在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為的又是什麼?
  • 保護韓國與日本免受北韓威脅,是美國的責任嗎?
  • 現在又多加了中國(與蘇聯同盟了),在亞洲又將掀起不知將會多大的海外風險,美國的國際責任該有多大?
  • 這些長久以來不管都是誰在決定的老政策,口號喊了夠久,經濟理論說得夠多(聽不懂,但卻與事實相反),還要繼續聽下去嗎?不煩嗎?
  • 傳統政治歷練出來的人夠多了,不管他(她)再優雅、身世顯赫、說得一口普世價值觀,到頭來還是給我們那套已經讓人厭煩、不靈光的老套政策。

換個人吧!

這時,有個油嘴滑舌的商人出來了,他滿口粗話,不是政治世家卻夢想當總統(這不正是美國夢嗎!)─
  • 他沒說我們不懂也不信的假道學,卻直接拋出我心中的不爽,痛快極了。
  • 他用最簡單的道德是非,直接挑戰美國的國際政治與經濟政策。
  • 他沒有說美國的國際責任,他將美國力量拉回照顧你我的生活,生活美好不就是強大美國的表徵嗎?

基本上,這些言語說詞,在在挑戰了美國傳統思維下的社會體制,包括社會福利法規、政治系統、企業責任、社會價值、族群結構、文化禮儀等長期的社會制約。

反傳統體制的行動-新人新氣勢

這些對舊體制再思維甚至反撲的人,似乎不是窮人、不是特定族裔、不是社會議題的支持或反對者,不是任何顯性社會團體或社會運動者,因為各種民調早就顧到這些傳統社群。事實證明,「他們不在可標示身分的抽樣名單中」。

大膽的猜測,他們應該是一般社會(尤其是農業州)中,沉默老實的工作生活者,是中產或主流階級,甚至擁有白人優勢的平凡人。但是,因為對「傳統」體制不再信任或一次次的受害,他們在社會與心理層面上,不斷感覺到自己正從主要生活環境中「疏遠甚至剝離」。他們是一種社會意識的弱勢。

過去社會學者會用不同名詞稱呼社會經濟弱勢,例如毫無工作機會與收入者稱為「赤貧」,工業調整造成的長期失業稱為「結構性貧窮」,近來許多已開發國家的都市青年,其薪資無法支持他們在都市買房或食宿生活,他們是有能力有工作的「新貧」。現在美國大選中的這些更平凡的社會中堅份子,則是對體制失望的「心貧」。

川普沒有說出什麼新思維,只是對舊思維提出最真實直接的批判與修正,就已經是偉大的改變,他勇敢的告訴美國同胞:「美國沒有穿新衣」這個事實,就已經夠離經叛道了。美國人想說的是,改變就從認清事實開始。

那麼,事實又是什麼?就是回歸生產性活動(不要玩金錢遊戲),全球化建立在先有內部經濟,再做國際交易;社會公平應該是人人都有機會,不再是世襲、老面孔與名人高士獨享;基層的生活美好才是國家強大的基石;現在的資本主義經濟只能獨厚少數人,該是時候為基層思考他們的生活保障何在?

競選勝敗只是一時,川普即將打開一扇未必知道裡面是什麼的大門;希望他是真的聽到了隱性美國的需要,將這股願望轉換成改變美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動力。

最後,我是一位天主教徒,僅為我們的社會,許下謙卑的祝禱:
願世界各地一再顯示的驚嚇
喚醒傳統社會觀念與體制慣性
不要再忽略社會中的隱形族群
不要再倚賴傳統政治經濟路徑
正視長久被忽略的社會平凡階層
正在逐漸走出主流社會  
他們要的只是  安穩的工作與生活
他們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但絕對是我們的下一代
願社會真正均衡的發展 和諧的動起來吧
不再意外 只有置之度外
跳脫傳統 擁抱事實  從心改變
​

建議讀物:
兩種資本主義之戰(莊英武 譯,1995, 聯經出版), Michel Albert(1993), Capitalism vs. Capitalism: How America’s Obsession with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nd Short-term Profit Has Led It to the Brink of Collapse
評論

    歷年文章

    十一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返回頁面

    全部
    2020

    RSS 訂閱

    powered by Surfing Waves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