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

根絕貧窮(1):培養內生經濟,開發底層新市場

3/29/2020

評論

 
圖片
根絕貧窮(1):培養內生經濟,開發底層新市場
當我們苦於經濟沉悶,再多的科技創新、一代代新產品開發,也無法刺激如往常的消費人潮與採購激情時,企業經理人就要深入思考,我們一昧的為相同市場(既有的高消費力市場)開發產品、提供服務,顧客是否有邊際消費遞減的可能?如要維持銷售的成長,此時就需要開發新的市場,尤其是過去忽略或否定的低(無)消費力市場。這個市場當然有消費需要,只是不夠有錢、買不起,或是他們出得起的預算,廠商都做不出,無法服務他們。

要開發這類市場,有二條路徑:
一、提供機會讓他們賺出自己的消費力。
二、科技創新,為他們設計適合的產品與消費系統。

​現在的經濟低迷,如同前述的市場狀況,只是習慣於服務以前有消費力的、金字塔頂端的社會階層,忽略金字塔底層(bottom of pyramid,BOP)的國家與社會族群,也就是忽略了未來的潛在市場,這些被忽略或沒人有意願服務的人群,亦即我們所稱呼的「社會市場」。

試想一下,許多現代的市場大國(如中國大陸、印尼、印度),在 1990 年代時,國際企業只看上他們低廉的勞力,只想利用在地各項有利的生產因素,從事低成本代工大量生產,連臺商外派幹部都視出差當地為畏途,更不願長時間派駐當地,遑論視之為市場。即使有眾多人口,人們也不願承認它的市場潛力。當然,擁有不同視野的企業家也是有的,現在他們在當地就有機會擁有市場與品牌。

然而,在現在的世界經濟發展中,真正撐起世界消費成長力的,已是這些金磚六國、東南亞國協,甚至開發中的非洲,這現象說明了什麼?即使外來的生產性投資,只是使用貧窮者的低廉勞動力。但是生產性工作,提供他們賺取薪資的機會,工作收入讓他們有了消費力,他們的消費如果集中於在地的生活開支,金錢就會在當地流通,進一步刺激在地市場與內需工業,再逐步走上住房及外來高階、高價、奢侈品消費,與高階工業發展。
​
​這樣的社會變化有幾項重要因素。一是外來的生產性投資,讓在地有勞動收入,二者,勞動收入盡可能與在地消費流通,第三,在地流通資金累積成工業資本,用內部需求培養出在地企業與新增的工作機會,第四,進一步將在地產業供給與內需,向國際接軌,融入國際社會。

當然,這樣的發展也必須搭配政府的公共建設(交通水電與生活設施)、有次序的勞動力引入,避免都市承載失序,以及知道如何自我規畫的家庭儲蓄文化,和技術學習與具創業精神的人力素質。

同樣的因素,放在某些早已列入發展中的國家(如巴西、印尼),因為欠缺第三點與第四點的社會轉變,國家經濟進入常態消費國的速度與內涵就有些差異。

​但是 BOP 的問題不僅是貧窮,即使是富裕的國家也有不同情形的社會底層。通常是該社會結構下的孤立社群(區),例如歐洲的難民、青年失業等。臺灣則是城鄉差距、都市住房、薪資與工時、新住民適應等,甚至是買不起房的有薪工作者、成家困難的新貧族等,他們的困難是社會體制的傾斜或缺漏所造成,解決問題的觀念與方法,就不是前述對待貧窮社會的招術可以處理的。

此時,我們必須從最基本的社會問題結構中分析,尋找社會結構洞(註),針對社會結構洞從事新結構的調整,激發創新構想與改善行動,這時該做的就是「社會創新」與「社會行動」(未必一定是創業)。

社會創新與社會行動需要更精緻的實踐構想、在地資源邀請與社會組織連結等相關行動,才能有效推動。至於經營技能的科技創新,將在後續文章中再與朋友們分享。

註:
社會結構洞─亦即在既有社會系統中,不該存在、欠缺或錯置的社會事務。
所謂的社會結構,要看我們所探討的社會問題是何議題,例如戒毒組織在處理「吸毒與戒毒問題」時面對的社會(問題)結構就和「青年購屋困難問題」不同。個別議題的處理組織,應該從事自己的問題描述與邏輯結構分析,也才能在自己的社會問題結構中,確認造成該問題的社會動態與路徑。 當然解鈴還是繫鈴人,要解決該問題,仍然需要在結構中尋找:是否有可以做的新活動(創新)改變結構動態,或可以調整的局部舊結構,改變結構的既有趨勢,就是社會改變或演進。這些可以行動改變的部分結構,就是所謂的結構洞,將社會結構看成社會生活的一條道路,我們對道路行徑品質方向不滿意時,就是要找出這條路的過程中有何可以修補加引道之處,改變新行徑的下手之處就是問題的結構洞。
評論

    歷年文章

    十一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返回頁面

    全部
    2020

    RSS 訂閱

    powered by Surfing Waves

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四段101巷12弄7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聯絡電話 | 02-8287-0058#蕭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青春舞鶴咖啡園
聯絡電話 | 02-8287-8255# 王小姐
服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Us

    Subscribe Today!

Submit
  • 認識學會
    • 學會介紹 >
      • 學會大事紀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加入學會
  • 我們推動的事務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 >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 社創播播Podcast
      • 永續社企創新發展學院系列課程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創論壇
    • 青春舞鶴 >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社企知識庫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社企Q&A
  • 支持我們
    • 線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