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TSEIES)
  • 首頁
    • 關於學會 >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社企Q&A
  • 2022行事曆
  • 2022計畫
    • 01.08 社創論壇
    • TiC100育成課程
  • 青春舞鶴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
  • 歷年活動
    • 國際參與成果 >
      • 2017 國際參與成果
      • 2016 國際參與成果
    • 2021 計畫 >
      • 社創播播Podcast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尼泊爾計畫
      • 烏干達計畫
      • 金山合作計畫
      • 醫護暖心包計畫
    • SGS永續城鄉在地創生計畫 >
      • 飛行青年培訓
      • 無礙玩家培訓
      • 森林療域培訓
      • 婦女創業培力
      • 心得故事
    • 國際論壇 >
      • 2017社會企業國際論壇
    • 桃園市NPO知識學院
    • 社會企業咖啡館
    • 社企驛站
    • 在地生活小旅行
    • 社企夜談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會企業嘉年華/博覽會
    • 社會企業專業工作營
    • 社企經理人系列課程
    • 燦爛社會企業講座
    • 社會企業演講列車
    • 創生的社會研究室
    • 社會創新與創業研習營
    • ✈國際交流
    • 社企讀書會
  • 社企文章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學會大事紀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專欄

3/22/2022

0 評論

 

大漠裡的良田:以生態種植改善荒漠化

圖片
作者:孫海燕 商業生態聯合創始人&主編

​環境傷害激發了行動
2000年中國華北地區的9次沙塵暴,甚至漂洋過海到日本,引發了社會對沙塵暴的關注,阿拉善才被大家熟知。阿拉善境內分佈著中國三大沙漠,為影響中國內陸沙塵暴的主要地區。從此,開啟中國社會最早的環境話題,隨之連帶關注了2013年冬天的霧霾事件。
 
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活動開始與全球化接軌,激發一些企業家開始關注環境問題。2004年,一家由近百位中國企業家發起成立的民間組織—阿拉善生態協會(SEE)成立,致力於荒漠化防治任務。
 
2004年時,一名即將畢業的生態學研究生馬彥偉,看到了SEE招募志願者的資訊,從北京來到SEE,從此和阿拉善結下不解之緣。
 
探索真實的問題原因
馬彥偉從志願者成為SEE的全職員工,幫助SEE尋找沙塵暴治理的對策,推動有助於當地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各種專案。馬彥偉對造成荒漠化的背後原因,有了清晰務實的瞭解。改變了多數人印象,認為牧民過度放牧是導致草原退化的原因。研究顯示影響荒漠化的因素相當多元複雜,其中過度農業開發所引起的土壤退化及消耗地下水才是主因之一。
 
蒙古族的遊牧生活是阿拉善地區的傳統經濟模式。依據古老傳統,牧民會因地制宜的選擇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草原地區放牧,遊牧讓不同的草場獲得休養和重生機會。
 
然而,60年代開始因為經濟發展模式變化,原有的遊牧生活逐漸改變。如今,蒙古族人大多已不再遊牧,大量的外來移民採用農耕生活。在缺水地區進行農耕本身就已經是嚴重挑戰。更何況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選種耗水的農作物、使用化學農藥都在在促使土壤退化。
 
目前,阿拉善還有近60萬畝耕地,5萬余居民以農耕為生,對永續善用土地是嚴肅的挑戰。
 
生態種植應對荒漠化 
馬彥偉在SEE推廣種植節水小米,對比原先大面積的玉米,每年可以減少25%-30%灌溉用水。但是,如何說服農戶轉換作物,需要有“眼見為實”的證據。於是馬彥偉從SEE離職,親身投入生態農業實踐。他在一片坐落荒漠中的綠洲,租了160畝耕地,外加800多畝荒地的農場。創辦了取名為“致良田”的生態農場,命名理念源自于王陽明的“致良知”,馬彥偉希望通過生態農業,實踐“良知”,把逐漸退化的耕地重新變為良田,進而影響更多的農戶和土地。
 
馬彥偉在阿拉善耕田七年,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應用滴灌技術;選取適合當地節水需求,以及能利用當地自然環境優勢,受到市場歡迎的作物,比如小米和蜜瓜;利用當地畜牧業所產生的羊糞進行堆肥滋養土地;開發電商市場,將阿拉善出產的食物,橋接具有生態產品消費能力的市場。
 
多元經營:超越農產品
“致良田”農場從2015年堅持到2020年,終於從連續虧損走出而略有盈餘。這7年來,對於“致良田”來說,是一個既要實現理想,又要面對“如何活下來”的奮鬥過程。如今,“致良田”有約70家合作管道,5萬名高品質線上用戶。解決了當地12戶農民的就業,並且將生態種植技術推廣給當地農戶,幫助合作農牧民每年增收1萬元。
 
農業收成的週期性比較長,農民必須看天吃飯,在沒有收成的時後就要進行投入,對於生態農業來說,每年春季的投入比傳統農業更大。為支持農戶的投入,“致良田”建立(消費者)會員體系,會員先支付一年的會員費用,但是在一年中均可接到阿拉善的生態食物,這個制度讓消費市場成為與生態農場一起生長的共同體。
 
“致良田”農場多年的耕耘之後,已經在當地展現出特殊的自然場景——鬱鬱蔥蔥充滿生命力的景致、來訪者感受到自然的遼闊,讓“致良田”發展出另外一項頗受歡迎的業務—自然教育和研學旅行,為農場帶來了新的事業機會。
 
結語
七年中,“致良田”摸索出一條不尋常的道路,他不僅對當地的環境改善提供了務實的理解,利用知識設計適合當地環境的友好種植技術。同時,在經營面建立起與環境行動有關的兩個責任相關方—“合作農戶和消費會員”的連接。發展出多元經營模式。關懷社會問題可以激發有理想有方法的企業。
 
【正文完】

作者

孫海燕/商業生態聯合創始人&主編

出版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0 評論

    作者

    孫海燕
    商業生態聯合創始人&主編

    封存檔

    三月 2022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關於學會 >
      • About TSEIES in English
    • 社企Q&A
  • 2022行事曆
  • 2022計畫
    • 01.08 社創論壇
    • TiC100育成課程
  • 青春舞鶴
    • Woo-Hoo大小事
    • 參訪活動
    • 一起夢想計畫
    • 洄瀾待志-青年培力
    • 青舞共好館商城
    • 揮舞慶鶴計畫
    • 已截止-好撒馬利亞人青年培力計畫 >
      • 💞已截止 好撒募款計畫
  • 永續發展國際觀察
  • 歷年活動
    • 國際參與成果 >
      • 2017 國際參與成果
      • 2016 國際參與成果
    • 2021 計畫 >
      • 社創播播Podcast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尼泊爾計畫
      • 烏干達計畫
      • 金山合作計畫
      • 醫護暖心包計畫
    • SGS永續城鄉在地創生計畫 >
      • 飛行青年培訓
      • 無礙玩家培訓
      • 森林療域培訓
      • 婦女創業培力
      • 心得故事
    • 國際論壇 >
      • 2017社會企業國際論壇
    • 桃園市NPO知識學院
    • 社會企業咖啡館
    • 社企驛站
    • 在地生活小旅行
    • 社企夜談
    • 社會企業學術研討會
    • 社會企業嘉年華/博覽會
    • 社會企業專業工作營
    • 社企經理人系列課程
    • 燦爛社會企業講座
    • 社會企業演講列車
    • 創生的社會研究室
    • 社會創新與創業研習營
    • ✈國際交流
    • 社企讀書會
  • 社企文章
    • 胡老師專欄
    • 社企小品
    • 報導專題
    • 翻譯文章
    • 學會出版品
  • 學會大事紀